教育点评:尹建莉写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确实让妈妈们对孩子教育深有体会,也给父母们以后教导孩子提供了正确的方法。父母与孩子应该是相互指引,相互成长的和谐关系。

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导师——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日期:2014-01-05]   来源:教育点评网  作者:教育点评网   [字体: ]
我们常常嘴边在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是,我们嘴中说的所谓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又有谁确定过呢?现在,看到过很多很多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往往是敌对的关系。孩子懒得和父母多说几句话,饭桌上没有了热闹只是自问自答式的“审讯”。很多父母提到自己的孩子就头疼,气不打一处来。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到底如何才能正确的处理好这对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呢?父母在孩子面前到底应该怎么做,怎么让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从开始就处理的很好,怎么去把孩子培养好。今天,自己好好读了老师推荐的一本书尹建莉写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确实让作为孩子的我深有体会,也让我以后教导我的孩子有了一种正确的方法。
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人,虽然这本书一看标题就知道是将妈妈的,但是从整本书上看作为妈妈的“我”很多时候的得到孩子爸爸的支持,很多在教育孩子上是父母去共同完成的,共同相互配合着去引导自己的孩子。我认为父母是孩子一生最不可缺少的核心人物。不是说有了他们才会有我们,而是他们对于我们成长实在是太重要了。
中国家长教育孩子往往被我们传统式思维牵制,什么棍棒式教育,还有那句老掉牙的“棍棒底下出孝子。”在这种思维下就诞生许许多多的“虎妈”“狼爸”,或许他们的孩子在应试考试中很优秀,成绩很好。但是,他们的教育确实很不欠妥打骂式教育对孩子的身心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孩子不需要一个只会用暴力用威胁充当自己武器的父母,孩子需要的是一位自己人生的指引者,就像北极星一样始终在默默的指引着自己寻找正确的方向。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不是敌对的,不需要防范戒备,正确的关系是朋友,我们人生的知心朋友。尹建莉就是这样一位母亲,她用她特殊的方式教导自己的女儿圆圆。
我们都知道我们小的时候很害怕打针,看见白大褂就跑就哭,打死我都不打针。圆圆也不例外,但是当尹建莉给她讲其实打针跟摔了个大跟斗是一样一开始有点痛后来就不痛了。而且,不打针宝宝的病也不会好给孩子讲了许许多多的道理,没有带一点威胁的语气,没有采取强硬手段而是认真真诚的与她讲道理。其实,孩子是最懂道理的。只要我们像尹建莉那样多多引导他们,他们会很懂事。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对孩子采取你不打针我先打你一顿说你不乖,强硬把你按住打针,那么你的孩子今天是打针了可是我想他已经几次打针都会想尽办法挣扎,想尽办法逃避。还有一个我们经常在我们身边看到的一个例子;假如有一天你的孩子被凳子拌到了,你是不是会跑过去把孩子扶起安慰他,然后马上去怪那个该死的凳子不好呢?反正,这样的例子我是见多了。其实,这是一种很不好的方式,别看是一个很小的举动很小的一件事情但是它会让你的孩子产生“复仇心理”。你会说我夸大了,其实一点都没夸大。其实,平时你的一举一动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你孩子的心理健康就如;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案来说一个好学生变成了杀人魔鬼有很多因素是他小时候的遭遇有关,养成了“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以至于后来。。。。。尹建莉在处理孩子被凳子绊倒的问题上她有她的特别方法,她对孩子说凳子把你绊倒你仅仅你自己会疼凳子也会疼她还亲自弯下腰给凳子揉揉,或许常人看来这母亲不正常。但是,她这么做告诉了孩子伤害是双向的,到你自己受伤别人也会受伤也会疼。她教会了孩子要懂得相互体谅相互关心,要学会友善。一件小小的事情就可以告诉许多人一辈子都不懂事情。从此,圆圆每次摔倒她不会哭,她会去摸摸把自己摔倒的台阶,泥地。。。。。
尹建莉还通过生活指引教会孩子成长,教他学习。以生活小事教她实际本领知识,孩子逛超市羡慕售货员。她就为还孩子在家玩家家酒一样的办了个小卖部,让孩子买东西教她简单的计算,在这种气氛孩子学习算术显然要比枯燥的课堂式效果要好的多。以游戏的方式加她学习,提高了她学习的热情。尹教授还指出一定要引导孩子多读书诗歌,即使他们不没明白诗歌的意思也要教她们读书诗,读诗可以让孩子心灵宁静,可以让她收起自己的暴脾气。。。。。
总之,父母与孩子永远不是二条对立的平行线,两个极端。父母与孩子应该是相互指引,相互成长的和谐关系。父母要多加引导自己的孩子正确阳光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