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点评:怎样的妈妈才算好妈妈,好老师又有哪些地方比不上好妈妈?《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介绍了一位在家教中充满智慧的妈妈教育女儿的过程。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2

[日期:2014-01-04]   来源:教育点评网  作者:教育点评网   [字体: ]
续上文:分析儿子不爱吃辅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A、母乳一直很好,恰巧在他六个月的时候他腹泻了半个月,就没有给他添辅食,七个月的时候,爷爷回家收麦子了,我当时正准备参加社招考试,很有压力,奶奶一个人给做不来辅食,就一直拖着,当时觉得反正奶水好,孩子也很胖乎。就没有重视。
 
B、等到我工作稳定了,也到我暑假了,爷爷奶奶都回老家了,我自己带孩子,老公内蒙训练了,我也就空不出时间和精力给他弄吃的,他对吃也不太感兴趣,就又拖着了。回到姥姥家后,姥姥姥爷就说的赶紧添加辅食了,不然孩子抵抗力差,但是那时候怎么做的粥、饭他就是不吃,现在想来也是,每天高温三十五六度,大人都喜欢吃饭,何况孩子呢,还好当时没有强迫他吃,不然更抵触吃饭了。
 
现在儿子想吃饭了,我就每天早上上班前给他熬上粥,利用周六周日的时间给他蒸点小包子或者小馒头。给他炖点腔骨。利用第一节课的时间回家喂他喝点粥,吃点饭。虽然现在还是以母乳为主,但是其他的东西他都吃了,喝水也不错了,开始步入正轨了。把孩子当大人看,如果他不喜欢吃或者他不想吃,你硬是给他,他就越来越抵触这些东西了。把心态放松。孩子会给我们惊喜的。
 
7、打骂孩子可能会解决眼前的一个小问题,却给孩子的成长留下大隐患,创痕会伴随孩子的一生。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成人,是成人智慧不足的表现,孩子闯祸都是无意的,为什么我们不能原谅孩子无心或无意下犯的错误呢,孩子闯祸后自己心里就很痛苦了,有内疚感,家长的打骂只是让他没有自尊,觉得大人更爱的是损失的钱和物,孩子还有一种被打替代心理,认为反正我也挨打了,就没有我的责任了,我已经受过了。电视中不是经常演某人犯错了,跪在父母面前说:“要不您打我一顿,消消气”,其实孩子也有这样的心理,下次犯了错,他就想,只是挨一顿皮肉之苦,就没事了。越打越不成器就是这样来的。同样也不要拿我这是爱孩子的理由,“打是亲,骂是爱”,愚昧的理论。打孩子说成是为孩子好,自己出恶气说成是教育孩子,打了人还要说成这是爱,让被打的人来领情。是不是有点不讲道理。
 
 
当然当父母的都不是圣人,孩子肯定有不听话、淘气、情绪起伏的时候,这个时候才是你发挥大人聪明智慧的时候,你要跟小孩斗智斗勇,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不能被孩子的情绪折磨疯了,你一旦情绪失控,结果只有两点,一种是你把孩子吓傻了,第二种就是你的孩子被你更疯狂了。下次孩子再让你有情绪波动的时候,你内心设想一下,在单位领导惹你不开心了,你会骂他吗?你的兄弟姐妹或者同时让你不高兴了,你会动手去打吗?你对孩子忍不住情绪,根本原因就是你心里知道你打孩子一顿,能舒缓你的波动情绪,孩子又不能把你怎么样?你认为孩子是你的私有物品,你是孩子的主人。不是生了孩子就会做父母,做父母需要学习,需要学会如何爱,学会爱、表达爱。
 
现在小一博马上12个月,他是那么的可爱,他是我学习如何做好父母的动力,他长的那么快,让我有点追赶不上他的速度。孩子,我会用我的手去爱抚你,用我的手让你感受爱,用我的手示范辛苦劳动,我们一起努力,让我成为好妈妈,你成为优秀的好孩子。
 
8、“电视是批量生产傻瓜的机器”,我很赞同这句话,我是特别喜欢看电视的一个人,没孩子的时候,周六日有时间就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一看一上午。等到周日晚上就后悔,看电视什么都没做。有了孩子后,每天忙他,也就没有时间看电视了。但最近那个《辣妈正传》开播,看了几集,有点上瘾,看了三次后,果断的放弃。小小的表扬一下自己。已经坚持一周了。哈哈。我的时间是这样安排的:白天上班,抽空回家喂奶弄孩子,晚上8:30前哄孩子睡觉,他睡后我抓紧时间洗衣服,拖地。差不多9:20。我就开始看书。看书是让人思考的过程,而且书本不太伤眼睛。我戏称“书中自有黄金道”,有事可以查百度娘,也可以读书。读书的感觉还是蛮好的。之所以断了自己看电视的念头,是不想让孩子从小在电视的熏陶下成长,有空带他在户外逛逛是极好的。
 
要求孩子达到什么目标,做家长的首先做到。一身作则的效果极好极好。就像孙俪辣妈说的一句话:“怀孕的时候说十个月就好了,生了孩子说满月就好了,满月后说上了幼儿园就好,上了小学就好了,最后就是大学毕业了孩子结婚了就好了,反正这辈子是跟孩子扯不断关系”哈哈,我倒是很享受这个过程,这个过程让我更成熟,更稳重。督促我学习更多的智慧去管理教育孩子。
 
9、不要捉弄孩子,捉弄孩子是成人居高临下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让孩子犯错误、着急哭泣和害怕。它的目的是逗大人高兴,给孩子带来的是羞辱、担忧和失落。这样的话别说:
A、大人手里拿着准备给孩子的东西,却不痛快的给他,提条件,让孩子说一句甜言蜜语,不说就故意拿走,直到孩子说了。才给。
 
B、大人吓唬孩子取乐,看到小男孩就要用刀子割小鸡鸡的动作,看到小姑娘的布娃娃藏起来。说丢了或者被人拿走了,急得小孩大哭。
 
C、对着小孩说“你的爸爸妈妈不要你了”,弄得孩子哇哇大哭。
 
成人觉得这样好玩,不过就是逗孩子着急一下,哭一下,一笑就没事了,其实这些行为都回给孩子心里上造成伤害。只会让孩子有不安和不被尊重的感觉,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惧和对他人的不信任。遇到这类事情,家长要礼貌而坚决的制止,这不是小事,事关孩子的事情没有小事,在大人眼里是小事,对于孩子来说确实大事。
 
从孙瑞雪《爱和自由》中也提到了,不要捉弄孩子的问题。平时我们都习惯了,捉弄一下小孩,感觉没事,我是逗孩子玩呢。因为我们从小就是被捉弄习惯了,也习惯了更确切的说是习以为常的方式。什么是无知,这就是无知和愚昧的表现,爱表达错了方式也和糟糕。
 
10、给小板凳揉一揉——在孩子幼小时,每一个生活细节都可能成为蕴含重大教育意义的事件,儿童教育无小事,每一件小事都要用大事的心态去对待,都可以扩展为孩子的一个好习惯。
 
随即教育非常考验当家长的智慧和语言组织能力,它就体现你最本质的东西,你平时是粗线型的还是温柔和蔼型的,在处理孩子的问题上一眼就能看出来。
 
孩子小时候,轻微的磕伤碰疼时常发上。当家长的一方面360°清除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当这些事情发生时,也不要过分大惊小怪。尽量以轻松的表情对待,孩子就觉得很平常,大人不要惊慌失措,你会吓着孩子的。
 
现在孔一博磕到或者自己弄疼了自己,我很轻松的跟他说:“一博,磕着了有点疼,一会就好了。”晚上他做梦醒了,把他抱起来,语气温和的说:“一博,妈妈在呢,妈妈在呢,做梦了是不是”尽量不提“害怕”这两个字。
 
11、“不管”是最好的“管”——说实话,读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卡壳了,我意识到教育好孩子,不是仅仅看基本书,懂得一点教育观点那么简单的事情。什么是教育大家,仅仅有知识是成不了教育家的,你必须的有智慧,有创新意识的不呆板的智慧头脑。
 
对孩子管得特别细特别严的家长,大都是在工作、生活等方面很用心的人,成功动机在他们生命中始终比较强,他们的自我管理往往做得很好,在孩子的教育上,他们成功心更切,也很自信。用管理自己的那一套去管理孩子。
 
指令和监视是教育吗?不是@,教育如果这么简单,每个家长都可以称心如意,世界上就不会再有恨铁不成钢的悲叹了。
 
不说、不管是比说、管更难做到的事情,孩子的行为每天都在对你的心理承受力形成挑战,这需要家长用足够的理智和耐心去消解这件事。
 
儿童是一个完美的独立存在的时间,他幼小身体里深藏着无限蓬勃的活力,他在生命的成长中有一种自我塑造、组我形成的表达潜力。就如一颗种子藏着根茎、叶片、花朵,在适合的条件下自然会长出来一样。
 
孔一博差一天就11个月时,我看完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我不是天生会当妈妈,好妈妈需要学习,在实战中增加自己的智慧,就如同每次孔一博生病发烧了,我就了解一种病情一样。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更是需要学习,跟孩子斗智斗勇,引导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学习孩子的单纯和可爱。在日常活动中,经历无数个教育契机,用爱去引导孩子。他会发展的很好的。
 
生孩子难,养育孩子更不容易,尤其是育儿,看看现在多少育儿经验书籍,中国人史无前例的关注孩子,关注着孩子的教育,都希望孩子上名牌学校、有事业单位工作。孩子承载了父母、家庭甚至整个社会的幸福指数,孩子们是不是现在就感受到压力了呀。不知道,现在就让孩子好好的玩吧。下一本书就是《玩是最好的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