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点评:暴力作业就是家长或老师强行惩罚孩子抄作业或抄书多遍,一直以来罚抄作业成为教育孩子的刑具,但暴力作业会消磨孩子的学习兴趣,应该逐渐退出教育过程了。

惩罚孩子写作业破坏孩子学习兴趣

[日期:2014-01-11]   来源:教育点评网  作者:教育点评网   [字体: ]
越读越觉得任何好的家教读本也只能给我们教育孩子一种理念,让我们教育孩子时多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恰当,不可能有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法宝”,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不可复制的个体,他们的成长历程也不可能完全一样,那么教育孩子的方法就要因人而异了,不过和孩子相处时我们一定要放下作为家长的“权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不要把自己主观的想法过多地强加给孩子,最多作为建议推荐给孩子。
书中讲到:家长陪孩子学习的时间越长,扮演的角色越接近监工,所以陪孩子写作业不是在培养孩子好的习惯,是对孩子自制力的日渐磨损,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人,才可能是一个自觉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期就体验过克服自己弱点的满足,那么他就会以批判的态度看待自己。正是从这一点上,开始一个人的自我认识。没有自我认识就不可能有自我教育,也不可能有自我纪律。我觉得做任何事情都要适可而止,不能完全“陪”,也不能撒手不管。最近女儿做作业就有一种依赖心理,每次写家庭作业必让我坐跟前陪着她,很明显在学习上不太自信,其实她只有个别题不会做。陪女儿写作业时,她不问我不说,有时就在一旁看我的书,尽量避免对她思考的干扰。作为一年级的学生女儿在读题时肯定需要我的帮助。
别把罚写作业作为一种惩罚方式。这个观点我比较赞同。许多家长和老师 一方面要求孩子热爱学习,一方面又把学习当作暴力手段对孩子惩戒。当“作业”变成一种刑具时,它在孩子眼里能不恐怖吗?孩子还能对写作业有好感吗?特别是到期末复习时,这种暴力现象尤为严重。
昨天儿子说因一个填空在做时忘记做了,老师让抄三十遍,我知道老师是出于好心,想让孩子在做题时细心些,但总感觉有点不太妥当,我赶紧问儿子还记得你写的是什么吗?所幸的是儿子还能想起他写的是什么。当学生频繁地重复一个错误时,我们应当运用较为智慧的方法帮他们去克服,千万别采用重复机械地写作业来惩罚他们,因为孩子毕竟不是机器。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可能暂时有效果,但它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却是致命伤。
你替孩子写过作业吗?我有!当孩子表现出对写作业的厌倦时,而这些作业又都是量的重复,孩子对所写内容也已掌握,作为家长我们不妨伸出“援助之手”,这样做不是对孩子的纵容,而是在保护孩子学习的兴趣。当然前提是孩子对所写内容必须已经掌握,没办法是目前教育逼着我们这样做。现在接受教育是一种苦差事,一踏进校门孩子仿若就成了苦工,有多少孩子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了呢?作为双重身份的我们,虽然不能扭转现状,但我们尽量也不做“帮凶”。
对自己孩子的教育还是在“顺其自然”的同时多一些耐心吧!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表现出对孩子的失望,应当以孩子为荣,无论孩子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应细心查找问题背后的原因。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正是我们在教育方法有问题的一种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