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在家断断续续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从头至尾读完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整本书,在此给大家分享我的读后感。这本书从教师的角度讲述了一个美国的小学教师雷夫是怎样全身心地培养在第56号教室里学习的五年级学生。这些学生大多来自移民家庭,比较贫困,但这些学生在雷夫老师的耐心培育下,不仅学业成绩突出,而且在生活、文学与艺术等领域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这不得不让我这个年轻教师赞叹不已。
从雷夫老师对学生的分析中,让我知道:教师应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身作则。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而且,说到做到。如果老师上课老是迟到的话,这个教师的形象早就在学生心目中大打折扣了,已经失去学生们对老师的信任了。所以,要是这样的老师要求学生上课不能迟到的话,有些调皮的学生肯定也会做不到,甚至有些还会顶撞老师自己迟到。信任是一个良好的开始。以信任为基础、毫无恐惧的教室,是孩子们学习的绝佳场所。我们要孩子们有良好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尤其是我们年轻教师,才刚上岗不久,没有多少教学与管理的经验。然而,在面对学生时,难免会遇到调皮捣蛋、不听话的学生,在处理某些事情时可能会出现不当之处。但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我们可以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也可以有所进步。一旦处理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我们的课堂才会和谐,学生才会跟着老师的上课节奏来听课,否则,学生就会故意在你的课堂上制造麻烦,故意给你的课堂添乱。
在雷夫老师的带领下,他让学生们明白学习不只是为了考个高分而已。而是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以后的人生打下基础,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在雷夫看来,孩子们都需要指导,即使是很聪明的孩子。在第56号教室里,课堂上懂了的学生会主动地帮助还没掌握好的学生,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习惯,这让雷夫老师感到很欣慰。因为他们知道了读书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别人,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可以进步。在雷夫老师的提醒下,让我知道了:绝对不可拿某个学生的测验分数跟另一个学生相比,一定要用学生自己过去的表现来衡量他现在的进步。因为“人比人,气死人”。你老是拿他与更优秀的学生比较的话,学生会失去自信,会失去学习的动力。雷夫老师的教育目的很好,他让孩子们知道测验分数不过是他们人生中很小的一个部分,而人格品性才是教育的本质。所以,我觉得现在的教育应该以德育为主,首先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去做人,先为人再做事。那些书本上的知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不教也会。但如果一个学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有着很高的技艺,为人不怎么样,在社会上干些违法的事情,社会和人们还是不可能接受的,这也是如今社会好多知识分子走入犯法的路途,体现了教育的失败。
在雷夫的音乐教学中,他认为学生在演奏或演唱上的“无能”正反映出他的不足。如果他要学生有更好的表现,他就必须教得更好。确实是这样的,一个班的学生,如果学生还没有掌握学到的东西,就意味着老师还有不足之处,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思考:为什么我这样教,学生们还没有搞懂;为什么有些学生会,有些学生不会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针对没有音乐天赋的学生,老师最重要应该去让他们爱上音乐。只有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起来才更有动力与激情,才会有进步。
我觉得在中国的教育模式中,一个班级基本上都是五十人左右,有的多至七八十个,这无疑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小学生本来就好动、爱吵,而且对自己的注意力和情绪的控制力也有限,稍不提醒或控制就会发生安全事故或上课不集中。然而,在美国的教学中,基本上都是三十个学生一个班,这样的人数比较合理,不多也不少,管理起来也方便和轻松些。在雷夫的叙述中,他把自己最宝贵的时间都花在了和学生的相处之上,这样也更容易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雷夫老师把第56号教室比作家,他觉得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比得上温暖的家,的确如此,只有当老师把学校比作自己的家,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这样才会全身心地付出与投入,并且不计回报。因为家是人们永远的心灵港湾,累了可以休憩的地方。在这个大家庭里面,有着欢声笑语,也有伤心难忘的事,把学生和工作当作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教书确实是件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在这过程中,也会有许多不如意之事。还是借用雷夫老师给我们年轻教师的建议,慰以自勉吧:1、你未来的日子不会太好过。并不是因为你不是一个好老师,而是每个人都会有不顺心的时候,但优秀的老师绝不轻言放弃。我经常遭遇挫折,但我会试着从错误中学着让自己变得更好。2、以好老师为榜样,不断地学习。3、教育最棒的地方就在于:它让你变得越来越好。读后感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