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腹泻,“我要上厕所”与“我肚子好痛,我要上厕所”,你知道这两句话的不同吗?小儿科专业医师告诉我们,前者是病毒型腹泻,比较不会出现腹痛,只是单纯地拉肚子;后者则是细菌型引起的腹泻,不仅腹绞痛,而且还是急惊风型腹泻。
细菌型肠胃炎的病症,通常先出现发烧、腹泻,很少会出现呕吐,而病毒性感染所导致的肠胃炎,大部分是先呕吐、发烧,一、两天过后才会腹泻。
此外,儿童肠胃科专业人士指出,细菌性肠炎常会排出黏黏、糊糊的粪便,有时甚至伴随血丝,“这是因为细菌侵犯的部位以大肠黏膜为主。”如果孩子腹泻次数多,排便量大,就会使体内失水多,容易出现脱水症状,应及时就诊并给予点滴输液,防止脱水甚至酸中毒;严重的可能出现惊厥、休克、脑病、心肌损害等。
照顾腹泻儿须知
1.观察排尿量,预防脱水
赵舜卿指出,孩子腹泻时,家长首先要注意预防脱水。很多父母认为,既然孩子正在拉,就以少吃、少喝为主,往往忽略孩子拉肚子的同时,也把水份一并排出,在水分来不及补充的情况下,孩子的尿液量会变少。一般而言,孩子大约每四至六小时就要上一次厕所,观察重点在于,孩子排尿次数如果低于四次(或检查幼儿尿布)或尿液颜色由清澈变深时,就得当心脱水问题。
2.留意孩子的精神状况
当腹泻发生后,孩子的精神变得懒散、站也站不佳,出现嗜睡、恶心、食欲不振或是腹痛时,赶快就医。
3.电解水更胜运动饮料
腹泻时,最好使用儿童专用电解水,在一般药局都买得到,儿科医师不建议使用运动饮料,因为其含糖成分及渗透压都太高,较不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电解质。赵舜卿解释,运动饮料中虽有电解质,但仍不符腹泻流失的钠、钾含量。
4.出现血丝便,务必赶快就医
“腹泻”这个名词意谓著排便次数增加或粪便中含水量的增加,只要孩子精神好、体重没有掉很多,就不必急著就医,但如果出现血丝便,不管排便次数多寡,最好赶快就医。
治疗腹泻,并非给予止泻剂就好。小儿腹泻大部分是感染所引起,致病原有细菌、病毒、真菌等,需要抗感染治疗,例如使用抗生素药物。目前研究也发现,使用益生菌可缩短腹泻天数,止泻剂只是治标不治本,如果药效太强,肠子停止蠕动,不但无法解决问题,反而造成更多问题。
电解水用法:
宝宝有轻度脱水状况时,电解水可在4小时内慢慢补充,剂量为每公斤体重50cc。假设宝宝体重为10公斤,4小时内可慢慢补充电解水至500cc。
若宝宝有合并发烧或持续性腹泻时,每公斤体重可多增加100cc电解水
当腹泻症状渐渐缓和后,儿科医师均建议,饮食以清淡为主,白面包、白饭、蒸蛋等,但像优酪乳、牛奶、柳橙汁、零食、冰淇淋、脂肪多的食物,因高渗透压的缘故,不建议使用。过了三、五天后,便可回复正常饮食。如果是一到三岁的小baby,则以“BRAP”也就是香蕉、米饭、苹果及吐司为宜。
三大腹泻错误观念
1.多吃多拉,最好禁食?
腹泻期间完全禁食,饥饿状态反而会增加肠子蠕动,使腹泻加重。因此鼓励孩子少量进食,脱脂奶、稀饭都是较好的选择。如果是小BABY,应继续母乳喂养或奶粉减半或更换无乳糖奶粉,喂养二、三天,随后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2.泡牛奶要愈浓愈好?
浓牛奶反而会让腹泻更严重,肠道破坏更激烈。
3.吃苏打饼能止泻?
医师认为,苏打饼虽有止泻作用,但它仍是发酵食物,会刺激肠道,暂时不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