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的排便频率比较高,有些人却很少,这些问题并不能确切地反应一个人的健康问题,大便的量、含水量明显增加,也与个人的肠胃体质、饮食因素的影响有关。一般而言,排便的次数会随著年龄的增加而减少,尤其是哺喂母乳的新生儿,排便的次数1天可高达7~8次之多,形状也偏稀糊、带水;一直要到满月后,大便才会比较成形,排便的次数也会逐渐减少;至于喂食配方奶的新生儿,其大便通常比喂食母奶的宝宝来得成形,含水量也较少,排便次数也较少,1天约3~5次。至于2~3岁以上的孩子,排便次数较接近成人,平均1天1次。
小孩拉肚子的症状
看到这里,家长可能还是会疑惑:“那宝宝究竟一天需要排便几次才算正常呢?”其实不一定要拘泥于排便的次数,我们成人自己每天排便的次数也不是完全固定的,家长平时就应观察宝宝每天排便的状况,如果排便次数或大便量跟平常相比明显增多,那可能就是有腹泻的征兆咯!
当确定宝宝真的有腹泻问题之后,接下来要问的是:“腹泻的情形有多久了?”腹泻通常可分成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腹泻是指症状少于两周的腹泻,慢性腹泻则是指症状超过两周的腹泻;慢性腹泻可能会造成小朋友体重减轻、营养不良,有时必须接受多项检查才能确实找出病因。
小孩拉肚子的4个成因
造成宝宝急性腹泻的原因包括以下4种:
1.肠胃感染
常见的有轮状病毒、诺罗病毒、腺病毒、沙门氏菌等,这些感染可能会让小朋友出现发烧、上吐下泻的症状。
2.食物过敏
1岁以前的宝宝,肠胃道的保护力尚未成熟,可能会因为对食物过敏而造成腹泻,容易过敏的食物如:牛奶、黄豆、鸡蛋的蛋白、柑橘类水果、花生核果、虾蟹贝类等;若是食物过敏,则宝宝除了腹泻之外,皮肤上也可能会出现发痒的疹子。
3.醣类或脂肪吸收不良
吃大餐后、吃进太多甜食、果汁,或是急性肠胃炎之后因乳糖酶缺乏所引起的乳糖不耐,皆有可能会造成腹泻。
4.使用药物
某些抗生素会促进肠胃蠕动,并杀死肠道内的正常益生菌,进而造成宝宝腹泻。
宝宝发生腹泻时,可能会因为进食减少、排便量增多而出现脱水的现象;如果孩子出现嗜睡、体重减轻、小便减少、哭泣但没有眼泪、皮肤干燥且弹性降低等症状时,表示已有中度至重度不等的脱水现象,须赶快送医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