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家教网 教员注册
我要请家教


教员会员登录
 
账号:
密码:

教员注册
推荐补习老师
1 葛教员    普通教员
2 黄教员    大学生教员
3 王教员    外教教员
4 袁教员    专职教师
5 黎教员    大学生教员
6 刘教员    大学生教员
7 钟教员    大学生教员
8 梁教员    专职教师
9 罗教员    专职教师
10 陈教员    大学生教员
特长辅导老师
1 田教员    专职教师
2 肖教员    普通教员
3 许教员    大学生教员
4 梁教员    普通教员
5 傅教员    普通教员
6 桂教员    大学生教员
7 崔教员    大学生教员
8 李教员    专职教师
9 陈教员    普通教员
10 罗教员    大学生教员
家教辅导
 
  教育资讯  
中国教育:严苛不是中国式家教的标签 用理想激发孩子热情
文章来源:东莞理想家教网  文章作者:互联网  点击:2423  录入时间: 2011-4-16  

  编者按:优秀的家庭教育其成才理念和方法是相似的,而问题家庭教育面临的难题却各有各的不同。走进燕园,是千千万万高中生的梦想,那些从偏远农村、从现代化的大城市走进北大的学生的成长规律是有迹可寻的。尊重孩子、遵循孩子成长规律,注重孩子人生理想、学习目标、意志力培养,着力于现代公民教育、从小下力气培养习惯等等,这些被许多家庭忽视的做法,正在获得更多理论和实践的证明。培养人才的做法可能变化无穷,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学习并顺应规律的理论和方法。进北大不是最终目的,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家庭的欣慰。

  中国式家庭教育正在百花齐放

  近段时间以来,美籍华人蔡美儿的“虎妈式育儿经”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大讨论――美国一些媒体认为,在教育子女方面,严苛的中国式教育似乎更有助于孩子的成功。但是,也有较多媒体表达了对于中国式教育的严苛程度感到震惊和反感。

  同时,我国的媒体也对“虎妈模式”进行了回应和分析。对此,我们首先必须廓清两个问题:“虎妈式教育”真的是残忍和野蛮的吗?远在美国的“虎妈式教育”真的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的代表吗?

  在新闻媒体的报道中,“虎妈式教育”完全是“严”字当头。然而,细读《虎妈战歌》,发现蔡美儿虽然是一个严格的母亲,但绝对不是魔鬼,其家庭教育也称不上残忍和野蛮。作为华人移民后裔,她所受的家庭教育是“爱和关心,加上严苛的管教和殷切的希望”,她说“我觉得自己的成长经历是成功的典范”。所以,她用同样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由此可以推知,虎妈的严是表相,深埋在“野蛮”中的是爱。只是,与西方父母的更偏向于放任与尊重孩子的爱相比,这是一种更严苛的爱。

  这种严苛的爱能够代表当今中国式的家庭教育吗?

  最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就这样考上北大》,刊载了100多位孩子考上北京大学的家长的手书。这些中国父母,似乎更应该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的代言人。翻看书中的标题――《家长,是一道选择题》、《砺磨十年剑,出鞘一瞬间》、《做个快乐的甩手家长》、《有一种爱叫做放手》、《在背景里为女儿“伴舞”》、《“散养”孩子》、《甘做孩子的铺路石》……可以看到,伴随着孩子的十年寒窗与名校录取,作为父母的他们为了孩子的成功,既是观察者,又是参与者,既是付出者,也是收获者。但他们的爱,却是形态各异,从艰苦卓绝到柔情似水,从理性冷静到浓郁热烈,从精心呵护到放手欣赏,并没有标准答案,更不是“严苛到底”。

  既用理想激发孩子的热情,更坚信艰苦付出才会有回报

  一位深度参与孩子的人生规划与学习生活的家长写道:“在儿子小时候我们就告诉他,中国有所最好的大学叫北大,只有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才能上最好的大学。我们帮助他树立远大的理想,同时端正他的学习态度和激发他的学习兴趣。”而另一位家长的方式截然不同,“我们更愿意做她的朋友,关注她的快乐和悲伤,欣赏她的每一个进步,和她一起成长;我们更愿意放开手,给她空间,让她自己去闯!”持前一种观点的父母很多,持后一种观点的家长也不少,有一位家长明确表示:“还有一种认识我认为也是错误的,父母以过来人自居,往往感觉自己比孩子高明,这是许多孩子最头疼、最反感的事。”

  对于是否要把孩子的学习当作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全家齐上阵,攻克难题并保驾护航。还是父母只做“隐形的翅膀”,用似水柔情默默地为孩子提供情感支持,用春风化雨的爱陪伴孩子快乐成长,该书的父母们则是各有所能。

  持前一种观点的父母,与虎妈的观点相似。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学习与成功的艰辛,“奥赛,不是几十本竞赛书、几百套练习题、几千个日日夜夜就可以简单堆就的,奥赛又是一场具有风险、成功率极低且不可预测的长跑。它更是一种磨炼,一种令师生都感到刻骨铭心的磨炼。唯有敢于拼搏,才能经得起这种磨炼。”他们坚信艰苦付出才会有回报,他们也将此信念移植到孩子的心中,一位家长写道:“孩子,我知道你,你既然选择了数学与化学的竞赛,就已做好了要比常人吃更多苦的心理准备,就如你常说的:‘吃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样的观念,在提倡快乐教育的今天看起来有些过时甚至过头,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现实中,并不是少数人所奉持的理念,毕竟“没有人随随便便可以成功!”为了孩子的前途,他们甘做孩子的铺路石,他们认为孩子的进步就是家长的成功。一位家长文章的标题就是《孩子的通知书,就是我的毕业证》。从另一位家长的深情回忆可以看出他们的心声:“回想你成长的十几年,从你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从你蹒跚学步到启蒙幼儿园,从你简单愉快的小学到负荷加重的初中,从你经过激烈角逐成为一名省重点中学免费生到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最后成为一名北大人。这期间,有太多太多的故事,有太多太多的感叹,有太多太多的惊喜,也有太多太多的酸甜苦辣,不是短短的几句话几张纸所能容纳概括的……其实每个孩子的成长怎么能离开父母辛苦的付出,就像花朵如果没有人们辛劳的浇灌,怎么能开出美丽娇艳的花呢?”

  不重视心灵培养的教育很难走太远

  同时,后一种观点的支持者也不少。一位母亲这样表达她的温情欣赏教育:“我常常用最柔软的心对待可言,用充满爱意的眼神望着他,有时故意在他能听得到的时候向别人夸奖他。在每一个生活中小小的进步,在每一次学习中取得的点点成绩,在每次遇到问题犯了错误讲明道理之后赞赏他,发自内心地表达自己对他的喜欢。他就在这种被喜欢、被欣赏、被认可的氛围中长大,从小表现出优秀的学习品质和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这一类的家长愿意把对孩子的爱化作赏识的甘露,“赏识如一缕温情的阳光,可以照亮任何一个心灵。其实孩子身上并不缺少值得赏识的资源,缺少的是家长充满睿智发现的眼睛。”他们采取不强迫策略,愿意“散养孩子”,“我们‘散养’孩子,为的是让她的翅膀更为坚硬,能够飞向更高远、更广阔的天空。”他们愿意做孩子的精神伴侣,“儿子从上小学到高中毕业,在孩子的学业教育我所充当的角色一直就是一个倾听者、一个好朋友。”他们信任孩子,鼓励孩子独立思考,一位父亲在给女儿的公开信里写道:“你从书本上学到的和听到的东西,很多都是不正确的,甚至是误导你的,所以认识事物要用你的头脑去认真思考,不要去盲目崇拜所谓神一样的人物,要有自己的鉴别力,不要人云亦云,正确地观察世界,认识生活和认识自我是多么的重要。”

  为了更直接地比较中国父母与虎妈的教育观,笔者采访了几位孩子考上北大的父母,他们对于“虎妈式育儿法”也褒贬不一。一位接受采访的父亲直言虎妈的家庭教育过于严厉,可能给幼小的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虽然短期来看孩子的表现似乎胜过同龄人,但从长远看可能留下心理隐患,从而难以获得可持续的成功发展动力。但也有一位受访的母亲感叹自己不如虎妈强硬,当年在孩子学习钢琴过程中打退堂鼓的时候,没有像虎妈一样坚持,她说:“要是早10年知道虎妈,也许我的孩子现在就不只是考上了北大,同时,她还可以在音乐的世界里获得更好的发展。”

  当然,大多数的受访家长都表示,虽然欣赏虎妈自己的成功和爱的执著,但认为其严苛程度确实过于极端了。他们赞同虎妈的部分“育儿经”,如中国父母有两件事超越了美国的父母:(1)他们在孩子身上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更美的梦想;(2)他们更在意自己的孩子在人生路上到底能“走”多远、能‘跳’多高。他们也基本赞同“中国父母深知这样的道理:成为行家里手的过程,其实毫无乐趣可言。要掌握任何高超的技艺,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而孩子们从本性来讲,绝不会爱好努力。因此,一开始就不给他们选择‘不努力’的机会,便显得至关重要。”但是,他们同时也表示,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元化,除了要求和帮助孩子在基础学业上取得卓越成绩,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心理健康的孩子,给出适当的机会锻炼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让他们将来可以获得长期持续的发展。

  严苛与温情,似乎是感情的两个极端,然而在望子成龙的爱这个问题上,似乎大多数的中国父母正在探索“中间路线”,或者是在不同问题上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策略。但无论怎样,严苛的爱,已经不是中国式教育的唯一标签。(东莞家教网 收集整理)

上一篇: “观地震视频 感悟生命”的主题活动   下一篇: 浅谈广东高考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