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教育博客

关注东莞家庭教育,关注中小学生的成长与学习!

« 神奇教室《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语文老师:只谈了解 »

参加教师培训的最后一天

7月18日,培训的最后一天


东莞家教 在炎炎夏日,经过十几天的听课培训,确实有些累了。虽然听课的时间,上下午加起来也不过六个小时左右,但天天如此,中午的休息时间又几乎没有,确实让人感觉比较疲惫。
上午的讲座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阅读、教学与研究》。因为是学校本部的老师主讲,所以期待也不大。这些天的培训,基本已经有了一定的定论,凡大学本部的老师,理论比较多的,对我们的启迪就不是太多。我们更期盼的是一线教师的一些经验介绍或从理论到实践的提升过程。毕竟,对真正从事一线教学的老师来说,理论的用处除了写写科研论文之外,实在不大。你能用理论教好学生吗?不能。我们从理论到实践有一个非常漫长的转折过程,理论再美好,都需要从实践出发来适合自己的学生。
上午的讲座也是如此。其实这个讲座也是能讲出一些东西来的,比如说只着眼于某一个作家的风格,或者几个作家的中学作品进行比较研究,也可以,毕竟可以带给老师们一点点的启发。但是理论东西过多的话,就会让老师们厌倦了。
比如说,从作家(性格、气质和心理)出发的解读视角来看待朱自清、沈从文、鲁迅等人,无非是知人论世。可是前几天南教授的讲座,给我们讲叙事文本时,已经提出了新的观点“作者死了”。我们究竟该听谁的呢?不听脑子倒还清楚,听了反倒更加糊涂了。专家们自己都还没有搞清楚的话题,就向老师们推出介绍,是不是不大妥当呢?
近年来为家人的衣食,为自己的职务,日日地忙着,没有坐下闲想的工夫;心里似乎什么都有,又似乎什么都没有。萍见面时,常叹息于我的沉静;他断定这是退步。是的,我有 两三年不大能看新书了,现在的思想界,我竟大大地隔膜了;就如无源的水一样,教它如何能够滔滔地长流呢?……大约因为我现在住着的北京,离开时代的火焰或漩涡还远的缘故吧,我还不能说清这威胁是怎样;但心上常觉有一点除不去的阴 影,这却是真的。我是要找一条自己好走的路;只想找着“自己”好走的路罢了。但哪里走呢?或者,哪里走呢!
我所彷徨的便是这个。 —— 朱自清《哪里走》(1927)
像上面的这段文字,用来说明朱自清写《背影》时的矛盾彷徨心理确实是一个辅助材料,但这个材料仅仅只能给老师们提供一个视角,不能对学生说,那么其教学价值又何在呢?
从文本价值到教学价值的转化,本来是专家应该梳理清楚的事情,现在这个工作一直是一线的老师在做,结果搞的上有专家的批评职责,下有社会舆论的一片骂声,既然如此,老师们何必多一事去了解这样的文本材料?
想到讲课结束的时候,上课的老师曾问我,是不是现在一线的老师对中学教学颇多怨言,我笑笑说比你们想的要严重得多。实际上,真正的问题实在是大多数专家都不了解或者不愿意了解我们的学生——难道厌学还是个别现象吗?难道“读书无用论”还只是某些农村家中眼中的一个概念吗?以前教授们一直说要走出大学这个象牙塔,可是从实际的培训过程看,没有走出象牙塔的理想之人实在太多太多了。
像第二点,在作品与时空环境的联系中理解作品:重新重视文学的社会认知功能。难道我们老师在教学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吗?即使给学生设置当时的情境,难道单纯的学生就一定会像我们老师想象的进入到当时的环境中去吗?
倒是蜻蜓点水的第三点:鲁迅与中学语文教学可以铺开具体讲讲的。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三海经》《风筝》
——童年经历、人生转折、人与人的温暖情感
2、《鲁迅自传》(第四册):凡人心理与伟人禀赋
(1)生活的课堂
(2)超越现实的魔罗精神
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第五册)
掮住黑暗的闸门,放我们到光明里去
4、《故乡》《孔乙己》:
看鲁迅的爱与无奈、理智与情感、悲与悯
5、《藤野先生》(第六册):民族情怀中超民族的大爱。
6、《一面》《我所知道的鲁迅先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与鲁迅相关作品的解读:在凡人鲁迅与伟人鲁迅的悖论中。
这些内容有具体的教学研究价值,对于一线老师来说却是比较合宜的。(文 胡俊杰老师)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日历

最新评论及回复

最近发表

Powered By 东莞家教网 东莞理想家教

粤ICP备11015263号 sitemap
Copyright www.dgqjj.com.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