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烦人的数学
昨天,儿子的一句话让茉莉轻松不少,一颗一直悬着的心一下子落回原处。此前学数学,儿子一直不在状态,老不得要领,还因此闹情绪“我不学数学了!学不来。”现在转机总算出现了!令人由衷地感到欣慰。此前,茉莉是怎么启发也无济于事。
茉莉:学数学,套呗!儿子。照着书上例题的步骤,一步一步模仿就是。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就是模仿,依模子照抄。然后才是举一反三。
儿子:套不来。看着会,做题又不会了。
茉莉:那是相关的公式没有熟记,书上例题的因果关系没有吃透。
儿子:我花时间了。
茉莉:知识需要巩固。习题做不够多,老师说。
儿子:不是题量的问题。第一道题都做不出来,还谈什么多道题。
茉莉:唉,数学学习你还没入门,儿子。数学有数学的学习方法。你要多问为什么。
儿子认真,解数学题步步计较,要想彻底弄明白。
茉莉:该粗则粗,儿子。你问的这个问题,那是数学家要解决的问题,你考虑过头了。好比开车,司机只要知道“油门踩下去,车就会走。”就OK了。至于“踩油门,车为什么会走”,那是汽车厂家的技术员要解决的问题。而“油门怎么踩,车才会走得好”,才是需要我们司机关心的问题。
儿子理会茉莉的比喻,可数学学习还是很吃力。此前的那三四年,因家事种种,儿子心思不在学习上。今年上半年即是高一下学期,儿子才有了令人宽慰的、强烈的学习课本知识的自主愿望。数学本不太灵光的孩子,再加上初中的数学基本知识欠缺太多,如今要赶,自然吃力了。
儿子:(焦急)妈妈,今天上数学课,我哭了。
茉莉:(惊)课堂上哭了,孩子?(这孩子一向轻易不动声色的。)
儿子:没有啦,只是流泪,拼命流眼泪。
茉莉:谁委屈你了?老师么?
儿子:没有,老师和同学应该都没看见,我很小心。
茉莉:那怎么了?
儿子;我着急,妈,听不懂。我很努力了,仍然听不懂老师的讲解。妈妈,我学数学实在不开窍,我完了。
茉莉:不要这么说,孩子。事出有因,前些年你太不重视了,积少成多,现在自然有困难。你是男孩,男人要知难而上!不要有畏惧心理。不能在做数学题前就想“太难了,我不会”。这是一种不良的自我暗示,那再简单的题目你也读不进去,理解不了。
儿子:是。我想到数学就烦。
茉莉:调整心态,孩子。很少人是门门功课都很快上手的。坚持!就当数学学习是锻炼自己的坚忍的意志好了。(茉莉知道儿子一向敬仰这种品格。)
儿子:只有这样了。
茉莉:解数学,要对自己说“我会,我能够!”,解题前,心情首先要平静下来才行。孩子,要学会自我调理情绪,主动的、有意识的训练自己。
儿子的数学学习技巧是个问题,学习心理更是个问题。这孩子的数学入门,需要有一个耐心、细致的老师手把手的跟一段时间。
自己亲自辅导,茉莉尝试过。现在的高一数学,已开始接触粗浅的统计学知识和高等数学知识,这对于高中孩子来说确实有难度。二十年没碰的中学数学,茉莉要重新捡起来确实也有些力不从心。而更困扰的是,儿子在茉莉身边学习时,老没个正形,动这摸那,嬉皮笑脸的。茉莉纠正多了,母子俩都没趣得很。最后,茉莉的亲自辅导无疾而终。征得儿子的同意,茉莉开始请数学家庭教师。刚开始,考虑到家住大学城附近,就近原则,在学的本科生、研究生就成了首选。可先后接触了三个家教的辅导后,儿子拒绝了。
茉莉:你觉得他们的辅导有帮助么?
儿子:有点帮助。
茉莉:那为什么不要他们辅导了呢?
儿子:还是不得要领,教一题会一题。我还有其他功课要读,没空。再说有些题,他们也不会解。
茉莉:你喜欢他们么?
儿子:不喜欢,都是一些会读书但没有思想的人,肤浅。嗤,年纪都那么大了,还居然喜欢郭敬明和韩寒。
于是,茉莉知道这些大学生家教的综合素质有限不能打动孩子,责任心不强,教学经验不足,专业知识也不对口,不适合儿子。得找个家教老师,知道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并带动孩子学习,从业多年的中学数学老师才是首选。起码,因为专业培训和职业习惯,他们的责任心强,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很好协调教与学的矛盾,不怒而威,娴熟掌控辅导气氛。目前,儿子最需要的是数学入门指导,补习的重点是基础知识而不是课本知识的深化拓展,这样就需要辅导老师有足够的耐心,循循善诱。如此,忙碌状态的老师就不应当是首选。于是,经过精心筛选,再通过半年的数学家教辅导,茉莉收获了儿子的数学学习状态。
儿子:妈,你上午整理我的书桌,把老师写有一个计算公式的那张纸弄没了,害我今天没能把那道数学题解出来,不爽。
茉莉:不依赖别人,自己就能把数学难题解出来,感觉很棒,是吧!
儿子:是。但我还是不喜欢数学。
茉莉:喜欢不喜欢是一回事。靠自己的能力把题解出来,很令人高兴,也提高了自信,是这样吧!
儿子:那是。(此前,儿子解数学题从来没有这种愉快的体验。)
茉莉:好!这种状态太棒了。妈妈就一直期待看到你进入这种学习状态:成功解题获得自信,有了自信就不惧怕解题,由此进入良性循环,形成数学学习的自我激励。慢慢的,你掌握了更多的数学解题技巧,品尝到了其中的乐趣,数学成绩自然就轻轻松松上去了。
儿子:(笑容灿烂)是。
茉莉;加油了!孩子。
儿子;妈,我发现沈老师(现在的数学辅导老师,外校的)比陈老师(儿子的数学课任老师)更有责任心。(此前,儿子有请陈老师做课外辅导,因暑假而中断。)
茉莉:当然了。首先,陈老师是你的课任老师,你是他的在教学生,他有更多的优先机会做你的辅导老师,因此心态比较放松。
儿子:有道理。
茉莉:还有,辅导的内容与你在校的学习是同步的。陈老师已经在课堂上讲解过,复习过了,作业也在班上订正过了,你还不会。就教学效果,对老师来说,这本身就是一种挫败和打击。
儿子:(有点抱歉)有可能。
茉莉:再是,他认为他已在班上反复交代清楚了,辅导你时,他的再次讲解就可能有情绪,或认为没有必要再次全面、细致地展开,辅导效果于是就差了。而对于沈老师,这是他给你的第一次讲解,心态自然更好。
儿子:(笑)是啊。
茉莉结论,综合权衡利弊,家教还是请非课任的老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