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05-25 12:45:30 星期日
东莞家教
大众点评:幼儿数学教育虽然被认作重要的幼儿教育过程,但数学教育过程中一些传统的偏见则令教育工作者多走弯路,给幼童数学学习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幼儿数学教育的基本观点

[日期:2013-12-27]   来源:教育点评网  作者:教育点评网   [字体: ]
时代的快速进步,数学对生活影响与日俱增,从日常生活、求学、工作、研究等,人们一直都在进行着高频度的数学活动,因此数学学得好,有助于生活品质的提升。
数学是一门多元课程的学习,课程包含数、量、计算、空间、几何图形、逻辑推理思考并且还涵盖了语文认知等学习课程,数学学习是全脑运动,是最能启发幼儿智能的活动之一。
别再忽视幼儿数学教育的重要性
数学是科学的基础!数学是脑力激荡、智能提升课程!数学好-其他学科自然好!当幼童的数学程度表现优越时,也表示幼童之观察力、判断力、记忆力、理解力、分析能力、变通力、反应力、思考能力、逻辑推理等智能发展也在提升。
突破传统与现状
长久以来,错误的认知观念,低估幼童的数学认知能力,框限了幼童的数学认知发展;还有错误的教学方法使幼儿在学习路途多走了许多冤枉路,白白浪费时光与金钱!现在我们必须终止错误的认知观念与错误的教学方法,让幼儿的数学潜能可以得到激发与良好发展!
摒除传统偏见
偏见1:以数数来认数,没有以感觉教育为基础;
偏见2:画蛇添足的教学,例铅笔1、白鹅2、蝴蝶3……等;
偏见3:以扳手指作计算,缺少具体教具探索建构操作;
偏见4:偏重计算速度与结果,以为计算能力等于数学能力;
偏见5:齐头式的教材与教学,忽视幼童差异发展;
偏见6:低估与否定幼童的数学认知能力;
幼儿数学教育的基本观点具体分析如下:
偏见1.以数数来认数,没有以感觉教育为基础.
由于从幼儿出生开始,幼儿的认知经验一直是以物品不同的表征来认识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是谁、那是谁,此时幼童的认知表现就只在区分物品不同的外表,并依物品不同的表征冠上不同的称呼或名字的图像表征认知。
而数的认知对幼童而言是一种崭新的认知学习,不同于以往的图像表征认知只是在记住单一物的称呼,而是在区分复数与复数物品间相同或不相同的差异认知(多少与大小),进而能够以数词表达或数字记录数量的多少。
而要让幼童从单纯的图像表征认知进入数的认知,并非一开始从唱数、数一数的活动中,就能顺利让幼童进入数的认知开启数学之门,而是要引导幼童运用感觉能力从分辨同与不同的配对、对应、分类的活动中,提升幼童的感官辨识能力,使幼童能够区分与辨别各图形、数量、符号间同与不同的差异,并配合唱数、数数活动,进而了解各数间的差异与称呼,引导幼童进入新的知识学习领域(数学世界).
偏见2.画蛇添足的教学,例铅笔1、白鹅2、蝴蝶3…等.
利用前导词以儿歌式教学教幼儿认数字,以为这样教会让幼童容易认识数字,其实这是多此一举的教学,反而产生负效果徒增幼童学习时间,因为幼童无法直接念出数字,幼童必须要先想办法将前导词丢弃,所以请指导者勿再加前导词教幼儿认数字。
偏见3.以扳手指作计算,缺少具体教具探索建构操作.
让幼童比手扳脚的数数儿计算方式,只是在进行数数的计数活动而已;而传统的速算只是在做进行单向、单程序计算,并没有符合数学广向与深度的逻辑推理思考学习,因此是根本无法让幼童完全了解数学实质内涵!
数学课程之所以让孩子感到困难,往往是指导者过于以抽象化的平面教材教学,较缺少实际以实物讲解及让孩子具体操作认知学习,以致造成孩子无法理解数学问题之实质意义,因而让孩子认为数学是无趣、是困难的学科,造成孩子对数学课程排斥!
而具体教具操作教学与学习,并不只是要让幼童知道一个数学问题的结果(答案)而已,重要的是从实际具体实物的教具操作过程中,让幼童认识与了解数学完整的建构过程与实质内涵,使孩子真正的认识数学、喜欢数学,开启孩子数学智慧之窗!
偏见4.偏重计算速度与结果,以为计算能力等于数学能力.
数学课程不是只有计算课程,它还包含数、量、空间、几何图形、逻辑推理思考并且还涵盖了语文认知等多元学习课程。只注重数的计算技巧,追求数的计算速度之单项课程,只具有单方向、单程序、单步骤、单模式之思考学习是无法有效的提升数学能力。因此,速算100分≠数学100分。
偏见5.齐头式的教材与教学,忽视幼童差异发展.
孩子的生长不是齐头发展,教育又怎能以齐头式进行!同样大的孩子并不一定有相同的认知表现,数学的认知发展是有一定的循序进阶,不是年龄到了就一定会懂得的事,而是依幼童学习发展表现进行教学,幼童从那里不会就从那里开始教,而不是以幼童年纪来认定幼童该学到那里,使学习无压力学习及提升幼童学习兴趣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