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岭山中学虽然不是东莞市内最好的中学,但位于大岭山最繁华的街道附近,距离松山湖、东莞理工学院亦靠近,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可以利用大学图书资源等。
【校长致辞】
大岭山中学的发展变化与建设成就,凝聚着历届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重视和关怀,凝聚着社会各届人士的支持和帮助,凝聚着历届师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不甘落后、默默耕耘的智慧和汗水。
建校以来,学校历届师生发扬了老区人民的优良传统,不畏艰难、顽强拼搏,在风雨中、在探索中,走出了一条艰苦创业的发展之路,成功创建了市一级学校。
站在市一级学校新的起点上,我们岭中人须进一步弘扬顽强拼搏、艰苦创业的精神,确立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重视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致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岭中的再次腾飞作出不懈的努力。
愿岭中的明天更加美好。

【学校简介】
大岭山中学作为一所镇属完全中学,自1968年创办以来,已经开班办学三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占地面积6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978平方米。学校布局合理、设施齐备、环境优美。校园绿化面积2070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92%。可容纳40个教学班,2200名学生。
学校师资队伍实力雄厚,教职工160多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占专任教师13%,中学一级教师占专任教师65%。市名校长培养对象1人,省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人,市名教师培养对象2人,市学科研究会理事3人。
学校以“和谐发展”为基本办学理念,具体实践“怀和谐之心,做和谐之事,求和谐之美”之校训,以建设区域性精品学校为办学目标,树立“以美育人,尊重个性,多元发展”的教育教学思想,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不断发展壮大,走出了一条“质量立校,科研强校,特色活校”的办学之路,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
【办学历程】
大岭山中学前身为大岭山镇民办林业中学,1968年9月转为东莞县公办中学,校址设在距大岭山镇府驻地以东300米的抗坑小山上。建校初,四周是并列的砖瓦平房,东南为教室,西北为教工、学生宿舍,中间是操场。总占地面积为49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100平方米。当时只有民办教师5人,职工2人。
1980年前, 均招两年制初中一个班,高中两个班。设有校办小农场,有水田两亩三分,山地20亩,鱼塘八亩。 1981年9月学校因缺乏师资经费和设备,高中停止招收新生。1986年,恢复职业高中招生,先后开设林果、文秘、财会、企业管理等专业。1989年9月,经上级领导批准,原大岭山第二中学正式并入。1992年9月,恢复普通高中招生;2002年7月,职业高中部分停止招生。
1971年成立学校党支部,1972年成立共青团支部。1978年,东莞县财政局拨款四万元,大岭山公社自筹一万元,将西面课室改建成两层砖瓦结构的教学楼,建筑面积980平方米。增建教师宿舍一幢,面积350平方米。1985年,投资18万元(其中东莞市教育局拨款8万元,大岭山区公所集资10万元),新建教学楼1285平方米,宿舍400平方米。
1987年,大岭山镇集资12万元,扩建教学楼。1989年图书实验大楼落成,设有1个化学实验室、2个物理实验室,1个语音室、1个图书室,1个生物实验室,各室的仪器设备也逐渐完善:图书室藏书15000多册,教学电脑54台,各室的仪器均按省二类标准配齐。1991年投资46万元兴建一幢五层共18个课室的教学楼。2000年再投资96万元建成学校办公楼。
2003年,镇政府投资近3000万元对岭中进行重建,按省一级学校标准配置教学设备,学校办学条件得以彻底改善,2005年成功创建市一级学校。
【办学宗旨】
服务社会,泽被后人,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基础教育。
【办学目标】
建设区域性精品学校
【办学特色】
学校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确立“以美育人,尊重个性,多元发展”的教学理念,以体艺教育、英语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科技创新教育为突破口,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彰显办学特色。
【办学成果】
学校先后被评为“东莞市文明学校”、“东莞市初中教学一、二等奖”、“东莞市绿色学校”、“东莞市群众体育先进集体”、“东莞市贯彻体卫两个《条例》先进学校”、“东莞市一级学校”、“东莞市文化建设先进学校”、“东莞市交通安全文明学校”、“东莞市巾帼文明岗”、“东莞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东莞市科普特色学校”。
【校 训】
“怀和谐之心,做和谐之事,求和谐之美”
【招生情况】
每年秋季均招收初高中新生各6个教学班,共552人。
【联系方式】
校长:李伟明 电话:0769-81626322
学校电话: 0769-85616811(办公室) 0769-83351117(教导处)
地址: 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教育路10号
邮编: 523820
传真: 0769-85616811
E-mail:dls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