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家教网 刚拿到这本书时我的心中充满了疑惑,为什么教师需要心理学?心理学又能带给教师怎样的启示?带着这样的疑惑我翻开了此书。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著名教育家雅思贝尔的一句话“教育的本质是心灵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明白了,教育是心灵的教育,我们教师要想真正教育好孩子、要想真正搞好教学,首先就要了解、懂得心理学,就要掌握、应用好心理学。
我们常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也明白这样的理念:只有学生主动地学、自主地学才最有效。但是教师的指导性、启迪性、激励性作用更为重要,它们是学生学得好、学得有信心的关键。那么怎么才能发挥我们教师的指导性、启迪性、激励性作用呢?这是许许多多老师们心中存在的疑惑和不断思考的难题,特别是在我们学校实行了“4+1”教学模式之后,教师的这种能力显得尤为地重要。
在《教师最需要的心理学》这本书中分四个篇章从四个角度阐述了教师为什么需要心理学和如何应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第一篇章,教师自身最需要的心理学。该篇章主要阐述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为教师你是否能够善于进行自我诊断、自我调节、自我保健、自我激励、自我积极心理暗示,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呢?教师的幸福感从哪里来?教师的心理和技艺谁重要?第二篇章,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该篇章深入地探讨了教师最关心的有关学生的心理问题,从了解学生的心理,到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再到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再到走进学生的心灵。第三篇章,教师教学最需要的心理学。从心理学角度对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讲述。第四篇章,教师课堂管理最需要的心理学。
结合“4+1课堂教学模式”我重点阅读了第三篇章,教师教学最需要的心理学。不可否认,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Why?书中给予了我们答案,作者认为是我们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教师教学的准备策略或技术的问题。什么是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准备策略实质上是要求我们教师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个是知识的目标,一个是学生的学习目标。而其中学生的学习目标应是重点。因此“准备”过程中重要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由此看来我们学校提出的确立学生的学习目标的做法是符合心理学的。对于目标的确立文中给予了几点建议,1、目标的设计要简练概况,便于理解和记忆。2、目标的表述要有操作性。避免使用“掌握”、“通过”、“熟悉”等无法操作的抽象词语,应该使用一些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并可以实际检测的行为动词。比如认知目标多使用“说明、观察、记住、书写、辨认、区别等词语。能力目标多使用概括、会做、尝试、比较、表达、感悟等词语,情感目标多使用具有、或得、学会、坚持、树立等词语。3、目标要与学生实际相结合。4、目标定位要准确。
另外在“教学准备策略”中还有一个重要方面不可忽视,那就是我们教师自身情感调控的准备。我们教师自身的情感在某种意义上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它往往会决定我们教学的成败。“真正的课堂活跃是学生思维的活跃!”如果老师一进课堂就板着面孔说教 ,表情严肃,甚至因为学生的原因言辞还相当刻薄,这怎能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整堂课气氛相当压抑,学生的思维如何能活跃起来?读到此处,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在我的课堂上明明该是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可学生们却都死气沉沉的。原来是我的原因,我以为板着脸能够更好地保证课堂秩序,可是我没有想到的是,我板着的脸虽然保证了秩序却牺牲了学生们高昂的学习热情。
在“4+1”教学中,对于学习目标的学习常常需要学生们带着几个问题来进行学习,通过问题来对学习的目标进行检测,整节课堂是由问题来贯穿的。那么这些问题的提出方法在心理学上有没有要求呢?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伊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趣高效的提问会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学生,拨逗着他们浓烈的学习欲望。”教学提问是指教师以提问为手段进行教书育人的实践活动。教师教学提问的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波澜起伏、有声有色,令学生入情入境,欲罢不能,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那精彩跌出的提问艺术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我们认为课堂提问的意义在于创设情境、催化思考、调控进程。在平常的教学中经常听到老师问“这对吗?”“这样好不好?”这样的问题,学生都会很容易的形成定势“对”“好”。因此作为教师最好不要这样提问。提问是教学的手段,不是教学的目的。那么教师该如何掌握提问的艺术呢?1、提问时机的把握。在提问的最佳时机提出问题。如在上课的初期,学生的思维处于由平静趋向活跃的状态,这时多提一些回忆性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的作用;当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是,多提一些说明性、分析性和评价性的问题,有助于分析和理解所学知识的内容,进一步强化学习兴趣,并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当学生的思维处于由高潮转入低潮阶段时,多提一些强调性、巩固性和非教学性的问题,可以重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防止学生讲话或打瞌睡等。2、提问内容的指向和集中。即重难点突出。3、提问对象的选择。学生分为依存型、独立型、沉思型、冲动型。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
对于“4+1”中的组内互助,组内的“自探”、“展示”和“竞争”三个部分,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里面运用了心理暗示的作用,通过这三个部分让学生在心里得到“我能行”的自信。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塞里格曼说过“心理暗示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特殊心理现象,它最能激发人达到最佳的状态。”通过实践证明通过暗示手段,能够使受暗示者具备无意识心理倾向,并且指导这种倾向和个人的动机、兴趣、期待、情感、意志等因素有机结合,发挥出受暗示者得积极潜力。
另外我想说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多媒体的问题,正确的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件宜摒弃以教为主角的设计理念,从服务学生主旨出发,把握好教学性、科学性与艺术性这三个向度,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展开,力求直观生动,做到内容科学,画面简洁,信息量大,调用灵活,并适合辅助课堂教学,以保证课堂教学不受课件左右与约束。
书中还有很多对我有帮助的观点, 不能一一道来,我将在未来的日子里,通过实践来改善我的课堂教学,相信这会对我的课堂教师水平是一个很好的提高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