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点评:听了孙瑞雪公益讲座以后心情很久不能平复,孙瑞雪老师对爱的解读,也让我彻底地认识到自己的自卑和对爱的渴望,成为独立的人背后的心酸故事会能读懂?

孙瑞雪公益讲座感悟1

[日期:2014-01-04]   来源:教育点评网  作者:教育点评网   [字体: ]
爱,是那么的神圣,那么的让人温暖,幸福。富有安全感,充满力量。可对我来说又几近那么遥远... ...
孙瑞雪老师对爱的解读,仿佛把我推到了解剖的手术台上一样,多少年来我迷茫,我无助,我故作坚强和独立,我以为自己自卑的傲慢,其实是内心对爱的一种渴望和羡慕,我自以为上天赋予我灵敏的触觉,感受他人的需要,其实是来自内心的焦虑和缺乏安全感。如果说像老师所说,当一个人带着情绪时,是没有了自我存在,我不知道我一直惊恐的心都在哪里飘荡。
我曾一度的认为童年的经历对我来说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我甚至庆幸上天给了我一个那么好的磨练自己的环境,让我学会独立,让我有顽强的意志,让我给自己完整的人格缺失找了一个很好的借口或是理由。小时候的我需要爱,渴望被呵护的时候,妈妈离开了我,爸爸迫于生活的无奈要常年在外,我也唯有选择独立。遥望同龄的伙伴都依偎在母亲的怀抱中,我唯有选择继续独立。爷爷奶奶的严格管教,让我变得很听话,也很懂事。他她们很爱我,他她们要我成为一个比有妈妈的孩子还要优秀的孩子,所以从小我就活在别人的眼光和评论中,我生怕自己做错了一点事让他她们伤心,我害怕别人生气,因为我怕别人不理我,我怕自己会孤单。我没有恨过妈妈,或许是因为她已经从我的生命、生活中断开了连接,我也没有埋怨过爸爸,因为爸爸彻彻底底的为了这个家付出了他所有的付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学会了默默接受,学会了像包容一样的承受。于是我变得善良,从不与人计较,甚至傻傻的我常常因为别人的一句关心就可以豁出去了,不管对方是出于什么目的,因为我知道,我需要的只是他人的爱...往往又因为得到的爱不真实而感觉到被欺骗了,被世界抛弃了,我真的有多少次觉得生活没有意义,生命没有意义,那是因为我被世界抛弃了好久,出于人的一点理性,为了家人,我撑到现在。讲座的过程中,这样的一个事例让我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老师让台上的女演员演绎自己小时候妈妈爱她的一种方式,她描述妈妈这样说:“你给我滚一边去,我看见你就烦”现在她结婚了,她依偎在老公的身边,可是老公却也用着推脱的方式对待她。当时那个女演员形容她的心里感受:“被抛弃,被拒绝,很伤心,很没有安全感”此刻我与她有着同样的共鸣,为什么我们得到的爱都是用非爱的方式来表达呢?所以我们也用着别人不懂的方式爱着别人,这样互相伤害着... ...
直到现在我的心智亦不及一个五岁孩子的内心坚强,或许我就停留在两岁时妈妈离开的那个阶段,从那个时候我就一直在渴望,渴望有一个人可以毫无计较的抱抱我,亲亲我,说声爱我,可是当我做错时遭到的都是批评,为了逃避批评带来的恐惧,我刻意让自己不犯错,按着别人的指令做事,当我做对的时候,得到的就是别人的表扬。孙瑞雪老师说:“人的身体里有三种声音,一个是思维的声音,一个是心灵的声音,一个是灵性的声音”或许就是这样的生活模式让我变成了一只动物,所有的事情都用脑袋去想,心灵的声音无论是怎样的挣扎,怎样的焦虑和呼喊,都已经听不见了。记得小学举行运动会时,体育老师说我跑步像老牛拉车一样,有前劲没后劲。慢慢长大我发现我的人生也是这样,时起时落,我没有充足的能量,没有什么可以让我成为永久的动力,自己追求完美,那不是对人生的追求,而是不甘于人后,奶奶常对我说:“别人能做的事,我们也能做,我们不比别人差什么,做人要有决心,要有恒心,你看看人家的孩子哪里哪里做的如何如何的好,你看看你... ...”无形中的我只记得我不能比别人差,这种无意义的攀比让我变的小聪明,让我更加自卑。若干年以后,和妈妈相遇让我变得更加神志不清,我害怕她的抱怨,害怕她向我讨良心债,在得不偿失的过程中,我也慢慢学会了抱怨,学会了指责,学会了推卸,似乎这样心里会舒服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