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可想而知,党的十三大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足以看出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性。教育是传承人类文明和知识的基础,教育是创造美好生活的途径。当下提倡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立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了国家积极努力的方向。而在不久之前的全球倡议一周年纪念活动上,习近平主席也表示将努力让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将把全民教育问题提上议程。
实现公平教育,需要经历“破冰期”
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高考向来被看作是关乎到一生命运的考试。然而在此之前,高考实行区域限制政策,既必须遵从户籍所在地才能考试。这让不少在异地求学的孩子们,不仅仅在高考报名、体检等多方面受限,更直接影响到了他们进行考试的权利。因此在2012年末,各地陆续出台了异地高考方案,这一举措成为了教育公平前进的第一步,更成为了突破教育“冰期”的积极一步。
可以说国家对于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教育公平的追求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高考、择校等一系列的教育问题。而国家也在逐步的进行教育改革试点工作,并积极探索教育需求,努力推进,从根本上找到解决的办法。
实现教育公平是需要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并出谋划策,更需要相关的部门和机构来共同商讨和制定规则。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教育的公平化更不是简简单单的就能完成。在国家做出努力的同时,社会和人民有理由相信,破除教育“坚冰”后的未来将一片光明。
教育: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目前针对国家实行的九年义务教育,许多人提出了问题“能不能延长义务教育”、“能不能把高中教育也列在其中”等等,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也坦言到:九年教育仍是大家工作的重中之重,但目前虽然每个孩子都能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可许多的地区仍然有收取择校费、学杂费等等的问题,可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资源仍是缺乏平衡和公平的。
追求义务教育的长期性和连续性是好事,但是如果在教育的基本阶段不能够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那说明在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只有将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问题处理好,我国的教育才能走向更好的发展方向。
因此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分配,推进义务教育向平衡的方向发展,仍是现阶段教育改革的一个方面。但从这个方面来看,国家将教育问题细分化,深入化,把发展的每一个过程和阶段都能够做出合理的研究和规划,这对于实现教育公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教育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尽量完善教育工作,推进改革进程,才能促使教育公平更快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