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点评:现在热爱读书的人是越来越少了,利用暑假读一本好书是一件相当幸福的事情,书籍是获取知识和经验最直接、成本最低的一种方式,我们应当鼓励孩子多读书,体会读书的喜悦。

暑期读书手札:多读书是有益的

[日期:2014-01-03]   来源:教育点评网  作者:教育点评网   [字体: ]
时间总是走得太快,八月的最后一天还是离我而去。这个假期不曾远行,虽然有着要出走的心,跃跃欲试,但终究被各种理由说服,于是在小镇上又一个夏天过去了。
我是个不大爱看书的人。偶尔翻翻一两本也是囫囵吞枣,算是给自己一点心理安慰,说明自己还走在人类文明的阶梯上。最近督促孩子们去看《水浒传》,外观上厚厚的一大本,估计能让他们兴奋好几天,他们也喜欢挑战阅读的难度。可是第一天看到他们一翻开书,不到两分钟便面露难色。我一猜就知道这半白话半文言的文章对于他们还是有点困难。可是我还是要求继续看,但降低阅读要求:不求甚解。因为我印象中自己看完一整本《水浒传》时也在他们这个年纪,有那么几句话不理解也不成问题。只不过我那时大多数都是在雷雨天看的,因为一下雨常常独自在家的我就没人玩,胆子也小,一听到打雷就拼命往房间里跑,也只有这个时候我才会安静地抱着书看。至今,那些鲜活的绿林好汉还活跃在我的脑海中。我想同样这些感受也能留在他们的心里。
能完整地读一本书是件令人满足而开心的事情。过去这么认为,现在也是如此。上学期听了蒋军晶指教的《祖父的园子》,结束语中那一句“因为没有,所以怀念。”让我很想去看看萧红写的《呼兰河传》(《祖父的园子》是《呼兰河传》的序言)。直到自己上《祖父的园子》,孩子们在读课文时都情不自禁地笑了。我倒真想知道这《呼兰河传》到底讲些什么。可是事情一多又忘记了。放假了,总算是空闲,于是又想起这本书。“呼兰河就是这样的小城,这小城并不怎样繁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
文学就是诉诸人的感情和生命。茅盾称《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景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萧红用她温暖的童年回忆和对家乡人民苦难境遇的深切同情,用“丰沛的才情与越轨的笔致”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温暖与苍凉交织的呼兰河小城,透过《呼兰河传》仿佛看到了萧红那满含泪水的微笑。在作者的描述中她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但也是寂寞的,她的活动地就是后院的那个大花园。在这座大花园里,作者和祖父一起玩耍,一起干活,童年的生活充满了乐趣。这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的梦想就是拥有一个大花园,也如萧红那般玩耍,也有一位像外祖父那样慈祥的长辈在每日晨曦微露时与我一起背诗,及时犯错了也不必太担心。萧红自己曾说:“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温暖和爱。所以我就向着这‘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祖父的言行,影响着萧红的一生。儿童视野里那个美好的后花园,实际上是萧红心目中家的象征,而生命中那个后花园,是萧红永远的精神家园,是一个蕴满忧伤和甜蜜的情结。
看完书,正好有一部名为《萧红》的电影上映,于是又看到了萧红那传奇却又无比凄凉的一生。我很难想象有着这样经历的女作家能写出如此美好温暖的文字。或许这就是为什么萧红向我们展示的呼兰河小城,温暖中带着苍凉。
当然,两个月不单单只看了这一本书。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让我觉得原来怪孩子其实也蛮可爱的,班级里那几个家伙不也是可爱的小豆豆吗?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离我们这个时期的教学工作的确有点遥远,但教无定法,总还是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比如:如何管理班级纪律,怎样培养班干部等等。今年开学初我也按照《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中提示的那几点去做,工作量也的确减少了很多。于丹的《品味人生》告诉我人还是要心平气和的才好,用心甘情愿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而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从上个学期买过来到现在还没认真读过……
总之,无论再忙,用我们李中华“大师”的话来说:还要读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