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点评:每个教师眼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最好的课堂形式,在一线教学工作中不断的发现和创新,努力打造心目中的理想课堂,当然也需要听取别人的批评意见,及时调整教学上的一些瑕疵。

我心目中的理想课堂

[日期:2013-12-14]   来源:教育点评网  作者:教育点评网   [字体: ]
在东莞从教十几年了,在教学一线工作中不断努力,我一直致力于构建一个和谐实效的理想课堂。那么,到底怎样的课堂才算得上理想的课堂呢?我认为,理想的课堂不能单纯理解为四十分钟的一节课,而是应该将课前、课中、课后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巧妙结合,而不是将它们割裂开来,否则难以达到课堂上珠连璧合的效果。
首先,理想课堂实现的前提是课前预习。学生要想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学有所得,就必须学会预习。预习要有方法,不是简单读几遍课文了事,那只是走马观花,无一点实际意义。预习时学生能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读音与释义,并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其次,了解课文大意,并用笔作出标注,写下自己的困惑,以便课堂上能获得解答;再次,遇到美文美句,能够做好摘抄笔记,并最终将这些好词好句吸收为己用。同样,作为老师,课前预习也很重要,老师课前应做大量功课,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要有课前预设和备用方案,才能确保授课时胸有成竹。
第二,理想课堂的主要呈现为课堂四十分钟。课中,老师应根据预设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学习模式为主进行课堂学习。课堂上,老师不再一言堂,不再全堂灌,学生可以有质疑,可以有序地畅所欲言。老师变授鱼为授渔,少讲或不讲,重点进行方法指导。而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则更应发挥主动性,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遇到疑难问题,自己不能独自解决的,小组内以互教互学方式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全班讨论解决;全班都解决不了的,再求助于老师帮忙解决。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解答老师预设的问题,还能自己提出问题,那就说明学生真正做到了活学活用,学有所获。如果课堂上要解决的问题不再是教师的预设,而是课堂上学生学习活动的生成,那,这便是理想课堂的完美呈现了。
第三,要让课堂学习有实效,还要有课后订正。如果说课前的预习是预设,课中的互动是生成,那么,课后的订正则是知识的巩固了。每上一次课,每做一次练习,必会有些许错误发生,那如何避免错误重犯呢?这时,课后的错题订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将错题订正并集结起来,其目的就是通过反复训练巩固知识点,并做到举一反三,不再犯同类错误。我认为,不仅学生要准备好错题集,教师也应有一本错题集。教师利用错题集将学生易犯或常犯之错误收录起来,或记录授课时需要强调的知识点,亦或记下灵光乍现的好构思,作为今后教学的借鉴。
教师抽身课堂,将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学生热衷预习,课堂上敢于质疑,课后认真订正,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人人乐做课堂小主人,这就是我心目中的理想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