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粘度单位

运动粘度的定义是“流体的动力粘度与同温度下该流体密度ρ之比”,简单来理解就是非牛顿流体在特定的温度下的“表观粘度”。运动粘度和动力粘度是不一样的,运动粘度常用m²/s、mm²/s、m²/h、ST、cSt等作为单位。其中,m²/s和mm²/s是运动粘度的国际单位;m²/h是工程单位制;ST和cSt是物理单位制。


运动粘度单位换算

平方米/秒(m²/s)
= 平方毫米/秒(mm²/s)
= 斯(ST)
= 厘斯(cSt)报错和建议

1、运动粘度单位m²/s、m²/min、m²/h怎么换算?
答案:事实上,我们并不需要机械地记忆这些换算关系,可以从单位特征来即时推导。比如m²/s和m²/min的换算,观察到1分钟等于60秒,那么1m²/s=1m²/(1/60)min=60m²/min。同理可得,1m²/s=60m²/min=3600m²/h。

2、运动粘度是相对粘度吗?
答案:运动粘度和动力粘度都属于绝对粘度,而相对粘度有恩氏粘度等。有不少同学认为,既然运动粘度的定义是动力粘度和同温下流体密度的比值,那么相对密度下的比值就也应该是相对粘度了,实际上这种理解方法是错误的。

3、运动粘度测量中的“粘度损失”是什么?
答案:测量运动粘度时,一般是缓慢的机械运动。有些长链有机物在快速机械搅拌过程中会发生分子链断裂,造成机械降解,这样会导致粘度降低,这种现象叫“粘度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