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dgqjj
Email:webmaster@dgqjj.com
注册时间:2012/4/8
最后登录:2022/2/11
老油条
发贴数:2432
积分:7404
更新:2013/6/24
|
1 #
用田忌赛马的谋略来写高考作文
/>
高考前的检测已经到了第六次,该超越的人完成了超越,该形成模式的已经形成模式,学生作文已经到了后期完美阶段。但还存在个别问题,比如本来作文水平在中等偏上的同学,正常发挥也就接近52,甚至可以达到55分,但为了提分,选择难度较大的思路或者材料。结果没有按时完成成残篇或者小跑题,反倒在40分以下,此类情况已经让人吐血,该怎么挽救?
以检测六作文材料为例:
作家王安忆在复旦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典礼上致辞:“我希望你们不要过于追求效率,效率总是以目的论的,事实上,我们都是处在过程中,这是生活的本质。我劝你们不要急于加入竞争,它将你们纳入主流价值体系,这会影响你们的价值观念。我希望你们有足够的自信与主流体系保持理性的距离,在相对的孤立中完善自己。
概括来看,王安忆对生活的哲学性思考,分别是“无用之用”“过程之美”“竞争之失”。王安忆的这三个嘱咐和生活中主流社会价值有差异,遂引发大家争执和讨论。有人认为,从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来说,不竞争是不现实的,如果不参与竞争,便无法在社会立足。
读上述材料,你有何感受,请选准角度,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分析材料:材料分为两段,单看第一段,观点很清楚:注重过程美。第二段的概括有三个方面,也可以看到第二个观点:无用之用。第三个观点:竞争之失。从“有人认为,从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来说,不竞争是不现实的,如果不参与竞争,便无法在社会立足。”来说,观点只有一个:要竞争。
分析结果小结为四个观点,“注重过程美”可以单刀直入:紧紧抓住现在,活得充实,学生能找到素材,写得也比较轻松,不会出现旁枝斜出的现象。
“要竞争”小有难度,应该给加定语进行限制,如:理性的竞争。单纯写竞争,容易让人产生你的争会不会有不择手段或者损人利己之嫌。
“无用之用”当下看似无用,说不定哪天会助你成功。
“竞争之失”在“要XX的竞争”角度融合下,已经被兼并,故可以舍弃。考场作文最好不要去涉及:不要XX,不做XX。因为在短时间内,肯定句比否定句更容易让人明白你的意思。就比如:你去饭厅打饭,碗伸进去,总不会说:我不要米饭,不要土豆,不要豆角,不要花菜.....结果就是厨师会直接把碗给你扔出来!
小结上面四个思路,此次材料角度分三个:
一:抓住竞争去写,兼顾过程,哪怕在文章中只是一部分的谈及“过程”,也是从深度,广度上超越单个写一个角度“竞争”的文章。
例如:《带着理性去竞争》的提纲
开篇:我要竞争,超越自己的昨天,与身边的人一起奔跑,在彼此欣赏与鼓励中完成对自己的历练。我是夸父,一路向着太阳,同伴,对手,都给我力量。
中间:三层 1.带着理性去竞争,我享受前进中的每一个过程。
2.带着理性去竞争,我要时刻注意完善自我。
3.带着理性去竞争,我要肩负时代赋予的责任。
结尾:感谢陪我奔跑的人,无论是你超越了我,还是我把你甩在身后,我们彼此都是对方的太阳。
二:单写过程美,享受过程,踏踏实实走好每一个今天。
例如:《注重过程,结局自美》的提纲
开篇:每一朵花开都是无与伦比的美丽,蝴蝶的忙碌证明了那朵花的存在,甜美的蜜就是一个美丽瞬间的凝结。
中间:三层
1.抓住每一个可能。伊辛巴耶娃,一个撬动白血病的大龄体操妈妈。
2.过好每一个今天。刘伟,无比钢琴师“要么好好活着,要么赶紧死去”。
3.珍惜每一个呼吸。霍金,只有一个手指能动,也要赶紧思考宇宙的奥秘。
结尾:艺道酬精,天道酬勤。功无枉费。相信只要我抓住了每一个可能,过好每一个天,珍惜每一个呼吸,这个世界不会无视我的努力,结局已经在我心中。
三:无用之用,可理解为:闲来收拾忙来用。有一定的哲学思辨。它与庄子的“无用之树”还是有区别。(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 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中於机辟,死於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於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庄子的无用之树,是一种内敛,韬光养晦,不做锋芒毕露,“无用”实则为最大的有用。但此次材料角度不合适写,故有学生在此跑题。考场上不建议学生选择偏角度,角度选择大众化,布局,语言可以求新颖。
细析三个角度,不难发现角度一思考全面,深刻,在文笔布局很好的情况下可以冲刺满分。角度二,以巧取胜,选择很小的角度,写深,写透,在文笔布局很好的情况下也可以获52分左右,但它的思考时间,用笔难度明显要比角度简单,省心,也容易驾驭。角度三,有些吃力不讨好的意思,一不留神就会偏题,要写出深度还得有哲学的辩证。学生应该衡量自己的实力,真正会选的应该在一或者二中选角度。
哪一类学生应该选择一?在此,应该有“田忌赛马”的谋略。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要冲着满分,一般文笔流畅但不是很有文采,理性分析合理但不是深刻,平时作文在中等偏上学生,就得自己做个“四两拨千斤”的巧活。不选难度最大,得分最高的。选次一等,好把握角度,好布置材料的角度,写出一篇宏观看来有料的文章。得分52以上,比选取高难度,写不下去或者跑题担的风险明显要小。何况平日里的作文水平也被正常发挥,综合来看,已经是成功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