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老师遭遇最头疼的困难是什么?
出处:东莞理工学院 发布时间:2012-10-18 0:58:30 点击:4730 |
家教老师遭遇最头疼的困难是什么?毫无疑问,那就是:老师费尽心机,学生却视而不见,依然我行我素!
最近和身边的老师一起聊起学生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据老师们反应比较多而且特别让人头疼的的是家教学生上课时,爱说其他小话,岔开学习聊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心思完全不放在学习上。说到这个问题,我深有同感!细细回想从教多年记忆最深刻的挣扎得最痛苦的莫过于学习辅导过程学生爱磨蹭。开始的时候总是去归咎为学生的问题,然后无奈地抱怨一下,感触一下就心安理得地放弃了。奈何“有心摘花花不开”,后来一次偶然的家教机会却“无心插柳柳成荫”!我带着尝试挑战自己极限的心态,去干预一个被视为“无药可救”的学生,结果却收获惊喜!
那是2011年的事情了,那时候我带家教也有一段时间了,当时因为好朋友临时要出去学习两个月,他带的学生没有人接手,转给别人又担心。说是问题比较特殊,因为我是学心理学的,多少能够关照一下孩子的心理。这个孩子名叫阿南,是个五年级的男生,数学成绩在50分左右,已经有一年时间都是我的朋友在带。朋友在和我介绍这个孩子的时候,反复和我说的阿南的最大问题就是:总是找各种借口避开学习,总是坐不住,怀疑有多动症。经过深入了解得知,我朋友带这个小孩已经一年多,每次辅导都是去到学生家里。刚开始的时候,为了让孩子喜欢上自己,愿意接受辅导,会多和小孩子聊聊他感兴趣的话题,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好朋友。(这是做好家教获取学生信任的常用方法,对很多学生都很管用。)其实思路很简单,就是通过和学生玩得开心,建立足够的信任感,然后再慢慢把学生的兴趣点引到学习上来,被称为“曲线救国”。
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开始的时候和学生聊得很好,慢慢地阿南就经常在上课的时候,肆无忌惮,经常岔开学习,聊他自己感兴趣的游戏,还要求老师帮他充游戏币。为了获得孩子的认同,和走进学生的内心,一向不玩游戏的朋友自己也跟着玩起游戏,经过一段时间,两个人的关系真的像好朋友一样!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阿南并没有像之前设想的那样,把兴趣引不到学习上,反而在老师面前却变得不可控制,更加迷恋游戏。虽然孩子喜欢家教老师,能够保证孩子成绩即使没有很大进步,家长不会轻易换老师。但是作为老师,看到家长花心血在教育孩子身上,自己却没有帮助到学生成绩进步,自己也会很过意不去。
于是改变了策略,由以前的温和,慢慢变成对阿南的严格要求。有一句话说得很有道理:严师出高徒。因为之前关系特别好,所以开始的时候,对学生的严格,他没有当一回事,后来生气了,和他说一些狠话,有一点改变,孩子开始还变得老实很多,上课时也慢慢地不敢随便聊学习以外的事情。
正为自己的转变教育方式取得的成功经验窃喜时,谁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又卷入了更大的漩涡。学生虽然上课不提游戏,但是会找各种理由不上课,如上厕所,肚子痛,慢慢吃早餐,早上睡觉过头,起来洗漱慢慢消磨时间等等各种各样十分“合理”理由。实在没办法的时候,只能告知家长学生的问题,希望家长能出面干预。
岂料,家长那边的回复令人震惊!
因为这个孩子是单亲家庭,妈妈一个人带,为了孩子的问题,家长不少责骂孩子,但是每次责骂,孩子都会选择离家出走,或者摔东西,如果再进一步责罚的话,孩子就会选择“自虐”(头撞墙,刀割手)。最后家长没办法,只能妥协。利用金钱和游戏的诱惑来作为谈判的筹码。
听到这里我顿感压力,如泰山压顶!
这样的学生我该怎么办?我能带好吗?但是心想:“我也只是帮他带一段时间而已,这样的学生带不好,也没什么吧”于是把这个烫手的山芋接到了手里。因为知道学生问题很多,很难提高成绩,过去用的方法都用了,再用也不会有什么大的突破,如果用心辅导一段时间没见成绩家长也不会怪罪。于是大胆尝试先避开学习,从学生心理入手进行尝试,死马当活马医!
第一天晚上,如期到孩子家吃饭,因为是第一次见面,彼此都不是很了解,只是简单和孩子见了面,说明要暂时换老师的情况。孩子表示同意。
因为和阿南的接触是第一次,彼此还有一些陌生感,鉴于孩子的特殊情况,第二天没有直接上课,而是和学生聊天,收集更多的信息,好制定有针对性地教学方案。这是我教学的风格。收集信息一般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学生过往的成绩史。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成绩在70分左右,没有超过80分的。收集这个有利于看到学生学习历程,一般前面好,后面变差的都是因为有特殊事件发生,导致学生成绩下滑。如果是一直很差,可能是因为学生个性懒惰,会存在大量知识缺陷。如果是部分科目较好,部分科目较差,那可能是因为在该科目上缺乏学习技巧,遇到了无法跨越的学习困难,没有及时得到解决。认清学生学习过程遇到的障碍是解决学生问题的基础!
2学生家庭教育的情况。四年前父母离异,当时学生7岁,,先是跟爸爸生活,爸爸是建筑公司员工,经常外出,后来爸爸和和后妈生下一个弟弟,后妈对自己爱理不理。阿南后来跟妈妈生活,家里还有80岁老外婆(外公的婶婶),妈妈自考大专医学专业,后自己开一家大排档,平时都是起早摊黑,很少有时间照顾,外公是抗美援朝的老军医,自己开了诊所,和三姨妈生活。大姨丈和大姨妈都是某政府部门干部,他们的孩子阿睿,也就是阿南的表弟,比他小三个月,和他同一个班(当地较好小学),平时成绩在班里都是前三名,但是独立性极弱,学习以外的事情都显得笨拙。平时大家都拿他们俩做对比发出感叹:一个天一个地。两个姨妈家和阿南家都在同一个小区。阿南的妈妈是一个为孩子费尽心血的好妈妈,自己身体不舒服,都舍不得花钱给自己治病,依然坚持请家教带孩子,离婚多年,为了孩子也没有再继续找对象。甚至能够为了孩子第二天早上吃到想吃的面包,亲自做到半夜两点,才睡,第二天五点半又起来干活,只为了孩子能够感受亲情的关怀,努力学习。然而孩子却习以为常,并没有如自己所想的努力学习。因为涉及抚养费问题,她妈妈经常和他爸爸在费用上有纠葛,最后会和阿南说:你要努力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不要低声下气地求别人。在社区里,大家都觉得阿南是个不孝子,也会经常帮着叮嘱阿南:“阿南,你妈妈为你费尽心血,以后要懂得报答你妈”。这时候他总是如无其事的样子。
3、学生兴趣爱好。阿南平时喜欢玩游戏,看电视,打羽毛球,玩滑板。最爱玩的游戏是《穿越火线》大家俗称CF,经常偷偷去黑网吧玩,班上有几个同学一起玩,组成战队,还充游戏币购买游戏道具。自己有个掌上游戏机,平时借给同学玩,也和他们互换游戏机。如果要定一个理想的话,他希望以后能够开发游戏,自己设计一款游戏。但是对于设计游戏所需要的条件又不是很清楚。
经过几次和阿南的接触了解了学生所处环境,和一些孩子的性格特点,开始制定辅导方案,并实施。
1首先肯定孩子在玩游戏上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从他感兴趣的游戏入手,和他聊,游戏与人生。让他知道游戏是怎样设计的,激发他的好奇心。并表达自己对他的聪明体现不出被人认可的价值的可惜。
2 和孩子一同观察社会上不同层次的人,不同知识水平的人的生活状态。一起分析,爱玩游戏,其他都不会的人,现在的生活状态——受限制于其他方面,也感受不到生活的幸福。
3通过和孩子探讨生活现象:有很多人起早贪黑,做他们不想做的事情,就像他妈妈一样,这是为什么?引发他的思考,为什么不去做自己喜欢的,想做的,轻松一些的事情?引出社会生存的竞争法则。
4、从付出与获取、社会竞争法则等梳理学生不合理价值观。
5、帮助学生思考自己以后的几种生活,让学生选择一种他想要的生活。并告知他选择这种生活所要获得的和将要付出的代价。通过问询使学生增加坚持的心理动力。(一般学生观念上都不会愿意选择,如动物一般,被人饲养,没有电影,没有自由,受人支配的生活。)
6、询问学生在学习上的感受,找到他学习时遇到的困难,在他妈妈和孩子面前,讲一些感觉学习困难,又不被妈妈理解和支持的学生例子,引导他妈妈说出作为妈妈的苦心,通过聊别的孩子的问题,来促发学生和家长各自反思自己的问题(我们的教育令学生感到反感往往是因为我们都是直接指着教育孩子,令孩子有抵触情绪,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同时各自检讨自己的问题,做出彼此改变的承诺和不实现应承受的责罚。我作为中间监督者,负责监督。
7、揭穿孩子不被父母认可的痛苦,并不断放大,获得学生初步的心理改变决心。然后制定改变承诺书,张贴出来。
8、在学习上通过联系生活,来讲学习在生活中的使用,例如通过钱和游戏币和购买道具之间的价值转换进行数学运算。通过游戏名词,和常用语音出现的英语对话来让学生尝试主动记住一些单词和句型,逐渐迁移到学习其他生活中常用名词和短语。如把身边的东西都标上英语。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9、私底下和阿南的妈妈谈孩子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因家庭离异而对孩子产生的愧疚感导致的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建议和孩子分享,共同承担家庭压力和责任。如和孩子表明自己生意不如意,身体不舒服,煤气没钱换等让孩子帮忙出谋划策,最后采纳。让学生体验承担责任后得到的价值感带来的满足和幸福感。
10、让学生在上课时如果出现厌烦,不想学,及时说出来,不断帮学生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如握紧拳头,默念3、2、1,想象自己成功的画面,感觉有信心后继续学习。
通过假期一个月的连续辅导和训练,不断肯定孩子取得的进步(以精神为主)如在他人面前无意表扬他的进步。孩子上课坐不住的现象从不到10分钟到15分钟,再到20分钟,最后到达30分钟。一个大胆尝试,竟然意外破解了困扰多年的教学难题!
感谢这个孩子,感谢家长给我的信任,让我有机会突破自我,现在想想,学生也是我们前进的老师啊,如果我们遇到困难,都归咎于学生的问题,然后自己心安理得,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永远没办法有进步。学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是既成事实,本来老师的使命就是解决学生的问题。假如医生整天抱怨病人的病太重,那么还有谁能治病救人?
|
—— 韦永才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