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是每个家长愿意付出一切代价希望看到的结果。然而生活中,很多家长却没能如愿以偿,到底问题出在哪里了呢?还是让我们从教育的形式和孩子成长的内容来思考这个问题吧。 现有的教育形式,无非可以分成四种,具体是: 1、家庭教育:这是最基础,伴随孩子成长时间最长,而且最重要的形式,也是孩子教育的启蒙和开始,所以,才会有“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说法。这个阶段,对孩子思想的形成、习惯的培养和道德品质的建立都是非常重要的。 2、学校教育:这是目前教育的主体,所有文化知识的学习都是从这里开始的。由于社会风气的原因,很多学校都把高分、高升学率作为他们打造品牌、塑造名誉、招揽生源作为努力方向和重点,导致对孩子思想品德以及行为习惯等方面教育的忽略,这是我们家长应该及时发现和弥补的。 3、社会教育:一方面表现在各种初习班,虽然目的和效果各不相同,但对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确实也能起到一些弥补的作用,在选择的过程中,希望家长们采取谨慎的态度。另一方面表现在孩子对社会的接触、理解和认识,当然,这里需要家长和学校的正确引导,不要把孩子放在真空当中成长。 4、自我教育:这是最持久、最重要的教育形式,能伴随一个人的一生。前面的三种教育形式,最终的结果也无非是提高个人的自我教育能力而矣,所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飞,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教育形式如此,那么孩子成长过程中,怎么样做才是最完善的呢?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身体的成长: 健全的体魄对人的一生有多重要的影响,不用我多说大家都知道的。原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提出“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到今天,已经在清华历届学子中响彻了整整半个世纪,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来这样的口号,值得大家思考,因为很多科学家参加工作没有几年,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就倒下了。而生活中,有多少家长给孩子做过体检和营养化验呢?我想,至少两年应该进行一次。检测完以后,不是看一眼数据就完事了,应该有具体的行动。这一点上,我觉得自己受益非常大,我和爱人都是小个子,但儿子如今已经182厘米了,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营养不均衡,会导致孩子形成很多坏习惯和坏毛病的,比如尿床、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如果家长做不到这一点,你的孩子将会受到多少不应该承受的委屈呢?(未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