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渴望被人赏识,是人性的本性,赏识性地表达可能性,才是文化育人的理性.
2. 人在文化上的冲动,源于一种精神上的浩瀚,文化的冲动是感性的美,精神的浩瀚是理性的智.
3. 一个公共知识份子的文化责任是做大众理性的代言人.文化人是文明的使者而不是出卖灵魂的文妓,正因此,文化人的责任要带点绅士的豪气,文化人的理性要抒胸中间,这化人的大气,要表达社会之大义,这是文化育人缺失不得的紧要价值.
4. 听命于肉体的需要必然向往于物质,感受灵魂的伟大必然趋向于精神.人如果少精神自然孤独,对孩子的教育没有精神的标准自然盲目.
5. 孩子的性格是怎样培养出来的,不是教室里培养出来的,而是家庭悟化的一种文化环境熏陶出来的.
6. 所谓文化熏陶,就是把每件小事都积累起来,小事日积月累的影响实际就是文化的熏陶.
7. 有人认为外在言行,仪表无关紧要,只要灵魂纯洁,心时善良就可以了.实际上人的外在言行举止,影响着事业的成败和虽人对你的认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言行友善,优雅,热情,或言行举止粗俗,卑劣,不懂文明的处事行为看似与子女无关,实际上会给孩子做出榜样,言行举止以小见大,看似琐碎,却是成就事来必备的人生修养.
8. 对人的关怀有物质的关怀,以满足生存之需,有人文的关怀,以满精神之需.当一个拥有了相对独立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后,对生命的意义和世界观的价值取向也就产生了更高层次上的终极关怀与信仰的需求.因此,在特定的育人环境中营造一种终生受用,提升信仰价值取向的文化,以完善人性的提升,素养的培育,并以此渗透育人的全过程,正是教育哲学思维与时代精神共进所表达出的一种所质和理念.
9. 学校置青少年身心不顾,任其于题海中打疲劳战是不义,即是没有社会大义,老师置学生题海中,而不顾兴趣开发是不仁,即没有仁德之心,而家长置学生于题海中,不顾孩子精神信仰是不智,即没有教育的智慧.由此,学校丢失了特色和品牌,教师丢失了学术自由的精神,家长丢失了对孩子的大爱.
10. 在倡导科学精神方面,知识育人也是不全面的.只重视传授自然科学知识,不重视传授社会科学知识,只重视自然发展规律,不重视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自身的运动规律.结果导致人的知识结构失衡:生产知识畸形增长,生存知识相对萎缩.理想信仰,人生价值取向都推动闻理性支点,世界教育正面临一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剧烈冲突的危机.生态恶化,战争频仍,恐怖活动猖獗,都同人性片面发展,人文关怀严重缺失存在必然联系.教育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强调文化育人,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是势在必行的务之急.(未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