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调整恰当的期望值
调整恰当的期望值是家庭教育的目的。一个成功的人是什么?答案是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么,一个成功的孩子是什么?不是实现父母的理想,而是孩子自身的身心健康的成长。
当今中国独生子女教育中出现的“翘翘板原理”。中国孩子的自下而上状态犹如一个华丽的翘翘板:一边是物质生活的“小皇帝”;一边是精神上不能自主、得不到新生的“小奴隶”,简单地在生活上强加给孩子各种各样的挫折教育,父母两头施压的结果只能是翘翘板折断,孩子人格分裂,体验到深深的挫败感。如果生活上是父母惯坏了孩子的话,那么在学习上,恰恰是孩子惯坏了父母。孩子对父母的各种要求都尽力满足,使望子成龙的父母贪得无厌。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会让孩子经常体验到失败,家长高期望导致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心理压力大,怕成绩不好对不起父母;由于达不到父母提出的高期望目标而丧失信心,自卑自责;因持续的失败感和内疚而形成紧张不安、伴以恐惧的焦虑情绪状态,甚至出现考前失眠,考试时胸闷、心跳加快等神经系统反应;产生逆反心理,对父母的话,不分是非一概反对;为父母被动学习,学习动力不足。为此,家长应对孩子寄予恰当的期望,根据孩子的现有条件实事求是地制定出适当的期望值,不能盲目攀比,更不能拔苗助长。
植树植根,育人育心。以上几点是笔者反思我们的家庭教育,针对家庭教育出现的炽热化提出的几点建议,有不妥之处恳请提出批评和建议。唯一之目的是希望能够帮助家长重塑家教方法,走出家教的怪圈,培养健康、快乐且具有竞争力的好孩子。(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