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光新闻 » 交流灌水 »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棚屋

用户名:dgqjj
Email:webmaster@dgqjj.com
注册时间:2012/4/8
最后登录:2022/2/11

老油条
发贴数:2432
积分:7404
更新:2013/6/12

1 #
倒序看帖 dgqjj 发表于 2013年6月12日 11:03:23 周三 [只看该作者]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棚屋

零零落落地,终于把这本号称“超越《达芬奇密码》创造的所有记录,持续3年位居全美各大畅销书榜前3名,翻译成35种文字风靡全球100多个国家,获15国年度最感人图书”的《棚屋》看完了。
这是一本关注信仰问题的寓言体小说,对于如今严重缺乏信仰的国人而言,未必真能从中获得心灵上的震撼。即便小说借上帝、耶稣和圣灵之口重新阐释了信仰真谛,使之包容了不少现代理念,让信仰超越了宗教组织和仪式律法,更加适应个性特点,更加符合个人的精神和心理需求。
在作者看来,棚屋代表着“由你自己的痛苦建造的房屋,比喻你受困的、受伤的和遭损害的地方,以羞辱或伤害为中心的地方。”所以,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棚屋。当然,作为小说,作者充分把握了似真似幻的分寸。里面关于信仰的观点引发了评论家们和宗教界人士的激烈争论,因而对西方读者心灵具备非同一般的冲击力。
对于俺这样的普通读者,除了关注故事的发展以外,并不会因为读了本书,就发生信仰上的根本变化。但里面谈及的不少观点,确实值得思考。且作部分书摘。
“你可以吻别家人和朋友,与他们远隔千山万水,但同时你在心里、头脑里、身体里带着他们同行,因为你并不只是生活在一个世界上,而是一个世界居于你之中。”书中引用的弗里德里克-布切纳的这段文字,不是真切地表达出情感在我们心中的重要,就在于它们与我们对亲人朋友的关爱无法分离?
“两个人之间的每一种关系都绝对独一无二。这就是你不能同等地爱两个人的原因。这简直绝无可能。你对每个人的爱都不同,因为他们各不相同,他们也都从你这里获得了独特性。你对另一个人越是了解,你们关系的色彩就越是丰富。”这一论断,与世界上每个人都独一无二如出一辙。
“原谅等于放开掐住别人喉咙的手。忘却是限制自己的选择。原谅并不建立关系。原谅别人,可以把你从吞噬你生命的情绪中解放出来;那情绪会毁掉你的快乐和充分、公开地去爱的能力。”读到这样的字句,细细回想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所有不快乐,不正和自己纠结其间不肯放手或者不肯原谅(假如自以为错在别人)有关吗?若懂得放手,懂得原谅,自己应该更能体会快乐吧。 “愤怒是对如此错事的正当反应,但不要让这种愤怒、痛苦和损失妨碍你去原谅他。”
对于眼泪, “别小看眼泪的神奇用处。它可以治愈心灵的伤口,也能成为快乐的源泉。有时候,它是内心最有表现力的语言。”记得前不久看到扮演贾宝玉的何韵诗的一段话,她感慨于人们长大以后就丧失了落泪的功能。
“因为你很重要,所以你的一切就都很重要。你每原谅一次,世界就有改变;你每次伸手去触摸一个心灵或一个生命,世界就有改变……”在如今功利的社会中,有多少父母和老师能够有如此心态,真正明白自己孩子与学生的重要性?并且可以如此安静地等待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尤其是心灵上的逐渐成长?与此同时,我们又有多少人知道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重要性,并愿意以一己之力,为这个世界的改变作出一份努力?这些年,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反而是咱是小百姓,有什么用啊!
另有一个观点,亦给俺留下极深印象。“此时的我就是此时的我。我将是我将是的。我是一个动词!我栩栩如生、充满活力、始终活跃,永远在活动。我是一个有生命的动词。”作者借圣灵之口形容上帝,但若把这理解成对生活的追求,不也值得我们反思很多吗?“让我们以友情为例,看一个名词导致的生命要素的迁移,如何使一种关系发生极大改变。假如我和你是好朋友,有一种预期存在于我们的关系之中。当我们彼此见面或分离时,便存在着相聚、欢笑和畅谈的预期。那种预期没有具体的定义;它栩栩如生、充满活力,我们相聚时的一切都是不与他人分享的独一无二的馈赠。但要是我把预期改成口头的或非口头的期许,又会怎么样呢?突然间,法规就进入了我们的关系之中。你现在被期待做出某种表现以满足我的期望。我们活生生的关系迅速恶化成一种带有规则和需求的僵死东西。事情不再同你我有关,而是作为朋友的原则和应尽的义务。”如果撇开人与信仰之间的关系,而去揣摩两个普通朋友或者其他人之间的关系,这段描述不啻于给人敲响了警钟。从几时起,朋友之间的预期忽而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原本充满生命力的关系因而僵死而不自知,那又是怎样的悲哀?
读书,而后有所悟,读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把本页分享给好友】
SIGNATURE

尊重别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版权所有 
东莞家教网www.dgqjj.com
程序执行时间: 47 毫秒
粤ICP备11015263号  email:helpers#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