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光新闻 » 交流灌水 » 《罪与罚》读后感

用户名:dgqjj
Email:webmaster@dgqjj.com
注册时间:2012/4/8
最后登录:2022/2/11

老油条
发贴数:2432
积分:7404
更新:2013/6/8

1 #
倒序看帖 dgqjj 发表于 2013年6月8日 9:09:39 周六 [只看该作者]

《罪与罚》读后感

这本书上个月早就读完了,在手机上读的,我也早就准备写读后感的,可是总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心情,于是拖到了现在...读此书是个很痛苦很压抑很无奈的过程,不是因为手机屏幕小的原因,而是因为作者的文字功底实在厉害,翻译的功底也很厉害.为了使其不影响我白天上班,我只有选择晚上下班时才进行阅读.

大致内容就是描写了一个在读法律的大学生拉斯科尔尼科夫,因为贫困不得不辍学,百思不得出路,然后杀害了一位代表富裕阶层的做典当生意的小老太婆阿廖娜,然而行凶过程中出现了误差,不得已也杀害了阿廖娜的妹妹莉扎薇塔...在各种幸运的巧合之下(没有有效的目击证人),他顺利逃脱了现场...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并没有像主人公那样事先预想的轻松,他的精神状态开始越来越差,进而影响到他的身体状况,思维也开始混乱...而这一切应该就是谋杀之后的道德或者心理上的惩罚,尽管法律的惩罚还没有来...直到最后在其所爱之人索尼娅以上帝的力量感化下才得以解脱...在这条主线下牵扯了很多形形色色的人物,诸如不求上进的马尔美拉陀夫,生活极度困窘却仍然幻想美好的卡捷琳娜,身陷社会最底层却依然心地善良的索尼娅,单纯而富有激情的拉祖米欣,受过良好教育的主人公的妹妹杜妮亚,卑鄙的擅于玩弄伎俩的卢仁,精明的探长波尔菲利...这些人物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面貌,里边顺便也很自然的添加了一些新的思想,各种各样的主义说,或者心理学说...作者在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肯定应该也很痛苦,因为要想用文字感染读者,作者必须先得搞定自己,在你读这部书的时候,你可以感觉到作者是受了多么大的痛苦,书中细腻的心理描写让你读完后不得不叹服...

主人公这个人的性格相当复杂,作者赋予这个人性格最好从精神学方面去分析会好点.他智商很高,典型的法律高材生形象,本性善良,但是作为一个懂法律的人,而且本性很善良的人,怎么会走上这条路呢?作者归咎于社会生活负担的重压,或许是吧,有了重压,人就会有各种奇怪的想法,这种想法促使你做出实际行动,但是这种想法和实际行动与你之前固有的思想发生冲突时,麻烦就来了,我们称之为"过不了那道坎儿"主人公就是这样:谋杀了就谋杀了吧,又确信没有有效的目击证人,如果跨过了那道坎,他就可以像个没事人一样继续生活,好与不好是其次的.可惜他迈不过那道坎儿,整日处于崩溃的边缘,时好时坏,良心道德上苦苦挣扎,外界(包括侦探的推测,索尼娅的祈求)的逼迫和促使,其实也是他自己内心挣扎的另一种表现而已.所以我得出一个结论:你如果是好人,千万莫做坏事,不然你良心肯定不容易过去.而你一旦决定做坏人或做坏事,那就请彻底的坏下去吧,千万莫要瞻前顾后,免得有一天搞得自己像主人公一样难以救赎释怀,说不定就搞成人格分裂了.

里面还有个人物就是卡捷琳娜,对于其遭遇,我只能同情加同情,感叹加感叹,悲哀加悲哀.我总会拿她和孔乙己放在一起比较.两人都受过教育,自认为身份高于周围的人,在生活极度贫困的时候却仍然虚荣心十足(当主人公捐给她一笔钱埋葬丈夫后,她却用剩下的钱去办了谢客宴,我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只有站在她的角度上去想才会同意她的做法),不会放弃幻想面对现实,努力走好每一步生存下去...也许真的如作者描述一般,社会已经发展到了没有他们出路的地步,所以他们最终的结局都是悲惨的,令人惋惜的...

好的文学作品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大师级别的作品,比起现在网络上流行的脑残级别的穿越和玄幻来,不知道阅读享受高了多少级别..
【把本页分享给好友】
SIGNATURE

尊重别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版权所有 
东莞家教网www.dgqjj.com
程序执行时间: 78 毫秒
粤ICP备11015263号  email:helpers#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