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dgqjj
Email:webmaster@dgqjj.com
注册时间:2012/4/8
最后登录:2022/2/11
老油条
发贴数:2432
积分:7404
更新:2013/6/8
|
1 #
《孔乙己》读后感
/>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算是无产阶级小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了,他有忧伤吗?他有的只是无助无望,有的仅仅是伤和惧,他没有忧,因为他没有什么好失去的,也没有什么好获得的,甚至客观上他没有时间去忧。
秋风怒号之际,他可能蜷缩在破庙,只有瑟缩的份,不会有“卷我屋上三重茅”之忧,更不会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推己及人的感慨和期望。只有尚有茅屋可居的小资才会担心自然和社会对自己生活的冲击,因经不起风浪而忧心忡忡,祈望一切都好起来。而中产阶级就安逸得多,故有“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悠闲。享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自然清净,还“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却“谈笑有鸿儒”,生活如此雅致。
同样好酒,孔乙己和太白李没法比。“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是为己忧。黄河是如此伟大永恒,而生命却如此渺小脆弱。真是,“弃我去者,咋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然忧而终不至伤,似乎只有诗仙太白。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令我想起了庄子言“进则兼济天下,退则安身立命”,何惧之有。“千金散尽还复来”多么豪放,人当驱使金钱而不被金钱所驱使,只要想活下去,活下去的钱总会有。孔乙己作为赤贫的小知识分子真是可怜,要是活到现在也可享受低保了。
我猜测鲁迅先生想提醒人们,如果恪守儒家教条,读书只为求功名,那么求不到功名时就很惨。因为他读的是死书,与人生、社会、自然相脱离的僵死的的东西,没有生存能力属必然。
原结局:“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孔乙己能否得到救赎?有闲情逸致的、关注知识、知识分子的不妨来写续篇,同样是消遣,“斗地主”、搓麻将也会厌,换换口味也不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