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dgqjj
Email:webmaster@dgqjj.com
注册时间:2012/4/8
最后登录:2022/2/11
老油条
发贴数:2432
积分:7404
更新:2013/6/5
|
1 #
被循环复制的百年孤独(书评)
/>
一口气读完了《百年孤独》,内容甚是悲凉。这本被许多人评为绝对小资的书,让我再次完全沉迷在虚幻的孤独硬壳里,不愿出来,但又不得不回来,因为书读完了,故事结束了,我也只得从魔幻的马贡多镇飞回到自己所在的地方,发出一声叹息。
《百年孤独》以恒久弥散不开的家族孤独感为主线,表面上是在喋喋不休地叙述每个出场人物各不相同的经历,但实质上却是在哭诉百年来不可思异的孤独和悲凉。庞杂的布恩蒂亚家族饱含着血与泪的百年兴衰史,每个人物都在复制前辈人的影子,继承着孤独的宿命,终究都逃不过由心底深处向外扩散的孤单。这种孤单就像一口黑漆不见底的井,绝望与死亡沉陷在深处,伴随着恐惧,漂浮在空气中的幽灵一般的寂寞和折磨像一张无形的手扼住喉咙,欲望与失望,热情与冷酷交错根植于每个家族成员的头脑中,尽管这个家族成员各自的性情和经历都不趋同,但无人能幸免被孤单捕获,甚至与这个家族有牵连的人也是这样,无人能挣脱这种命中注定的孤独感。这种孤单在他们身上生根发芽,种下了无望的种子,然后随着后代的出生,被循环复制,吞噬着灵魂残存下来的最后一丝挣扎。这是《百年孤独》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
由于读的太过入神,我感觉自己像是一个时光穿行者,站在高空俯视马贡多镇,看这个家族中的每个人怎样试图想摆脱孤独命运但又如何以死亡和失败告终。我没有怎么注意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而是看到了无形的幻影四面飞舞,精神世界与现实格格不入,由崩溃到死亡的挣扎。但是,整本书的格调并没有刻意渲染悲凉和苦难,也没有用强硬的笔触直指孤独,仅仅是陆续展开了每个人物一生的辛酸史,将他们的故事穿插在一起,像一个过滤器一样,陆续将每个生命一一过滤掉,然后扔进深不见底的旋涡里,其中大量的心理描写需要有一定耐心才可以看下去。上代人死去,下代人又出生,然后死去,再出生,一代代人物轮番出场,只可惜差不多家族的每一个成员全都不是基于爱情诞生于世,而是上代人在冲动、颓废或纵欲下酿造出的生命。只有家族最后一个婴儿是因爱情催生的,却被蚂蚁吃掉了,本可能发展下去的爱情往往都指向绝望和死亡,而能结合在一起并且生儿育女的两个人却没有爱情,家族的每个人都以他们独有的方式诠释着孤独,我看不到哪个人是卑鄙无耻的,但我也看不出哪个人是幸福的。然而,我最同情第二代家谱里的阿玛兰塔,因为她的心最硬最狠,自虐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她因为妒恨妹妹要与心上人结婚,过失毒死了自己的嫂子,从此以后,莫名的恐惧感在她的心口覆盖上了一层冰,使她被迫眼睁睁地拒绝了她最爱的男人,直到这个男人在多次求婚糟到拒绝后心灰意冷自杀身亡,若干年后,上天垂怜,又给了她第二次机会,当第二个男人献出全部殷勤和诚意,甚至宁愿舍弃自己的荣誉和地位向她求婚时,尽管她感到没有他不能活下去了,但却仍然硬下心拒绝了,那个男人“朝荒凉的街道扫了一眼,看见杏树上悬着的水珠,他就感到自己孤独得要死。”既然她不要,上天就把这个男人的生命也收回去了。从此之后,她就以一个老chunv的身份自居,不停地为自己缝制殓衣,如患上强迫症那样,拆了缝,缝了拆,不是为了摆脱孤独,而是为了保持孤独。书中每个人物都是穿插交错上演,如果没有扎进书中边读边联想,是很难坚持读下去的。更让读者头疼的是书中众多容易混淆的家族人的姓名,读书前,我先将七代家族人名单整理好后列出来,边看边对照着读,因为后代人用的是前代人的名字,如果不分列清楚,读到后面往往就会将人物的辈分和名字弄混,这可能是作者故意跟读者开玩笑,也可能是在暗示,孤独感已注入进家族的血脉中代代相传了。
我不再重复评价《百年孤独》的文学成就和影响力,或许依我目前的解读水平还不能够挖掘出更深层的内涵,但书中处处洋洒着的孤独却是可以读到,感到、摸到,就如同我真实地站在那里一样。一些人认为这本书太小资,读不下去,其实这本书本就不是为突出故事情节的,读起来自然也不会轻松,如果安静不下来,就读不懂这本百年兴衰史,亦不会怜悯书中的每个人,更不知道它这么唠叨不休究竟在说些什么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