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dgqjj
Email:webmaster@dgqjj.com
注册时间:2012/4/8
最后登录:2022/2/11
老油条
发贴数:2432
积分:7404
更新:2013/7/11
|
1 #
虎门中学同学聚会浅谈学校发展
/>
那天是我们九三届高中同学20周年聚会,恰逢那天是青年节,20年前还是花季年华,20年后步入中年,唏嘘光阴如梭。前两年也搞过聚会,这次的特别之处是安排回到母校虎门中学,寻找红棉下的往事,时间是下午1点至4点。
20年来第一次回到母校,同学时有往来,见面反而没什么感慨,可再见我的母校,她已经变了,母校不再是虎门中学,成了虎门中心小学的校址。我们曾经上课的六角楼没了,被新的教学楼取代。校内的建筑只留下我们熟悉的科学馆,当年我们就在科学馆前毕业留影,全体同学穿的校服还是显得挺精神的。如今我们再次在此留影,穿着当天发的纪念T恤。
说起我们的母校,她是一所有历史沉淀的学校,走出去的名人政要不计其数。1946年,抗日名将蒋光鼐偕若干热心家乡教育人士,倡议并得到回应,由东莞明伦堂拥有万倾沙当产提供经费,合并东莞简师附中与县立三中,在鹅公山东麓,创立虎门中学。2001年虎门中学与则徐中学高中部合并,成立新的虎门中学(高级中学),校址设在原则徐中学(虎门公园旁)。1980年前后,虎门中学曾与东莞中学、石龙中学,成为东莞教育界的“三剑客”。而1990年后,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虎门中学逐渐陷入沉寂。我们在的时候风光还在,要不也不会有沙田、厚街、长安、大岭山那么多的学生选择就读。可如今虎门只有经济的盛名,同学的小孩大多选择私立学校读书,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他们对虎门教育的不信任。目前,虎门中学难以招收到优质的生源,已成为虎门教育公认的事实。
我们不理解为何要把这么有历史价值的中学搬走,虽然校名没改,可新校址如何能得到我们的认同?后来我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从虎门出台的《中长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知道当初迁校考虑的种种因素,虎门镇政府确实有考虑:另择新址重建虎门中学,在事实上割裂了新、旧虎门中学的空间关联,影响了校友对新虎门中学的心理、情感和精神的认同。而最终决定整体迁入威远岛新建校区的理由,其一:“另选新址”迁入威远岛,将节约大规模拆迁周边街区的补偿金。其二:整体迁入威远岛新建校区,能较好地保存虎门中学旧址及其周边建筑风貌,避免大规模拆迁对旧城文化完整性的破坏,以及当前城市发展普遍存在的“千城一面”现象。而且有利于虎门中学旧址与周边现有医疗、文化等历史建筑群落融为一体,凸显虎门老城区的建筑特色,有利于打造虎门“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名片,从而提升虎门的城市文化整体品位。
以上两个理由真的那么合理吗?我看网上有不少反对的声音。据纲要所说虎门中学新校区的建成需斥资2.038亿元,可纲要没说拆迁的补偿金是多少,究竟有没有评估过?第二个理由是说原址扩建虎门中学会造成大规模拆迁,破坏旧城的完整性。可纲要说现在虎门中学校旧址有135亩,而新虎门中学的占地面积将不少于150亩,也就说新校比旧校多15亩,也没造成大规模的拆迁。
有文化底蕴的学校应该让她继续沉淀,这是一种无形的文化氛围,说玄一点就是风水好,是育人的风水宝地啊!说到底还是经济发展比教育更重要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