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dgqjj
Email:webmaster@dgqjj.com
注册时间:2012/4/8
最后登录:2022/2/11
老油条
发贴数:2432
积分:7404
更新:2014/11/4
|
1 #
学生诚信档案疑无可操作性 学生诚信受环境限制
/>
各行各业建立诚信体系已在呼吁了多年,近日教育部引发了相关《意见》,称将建立学生诚信档案。不过诚信档案投建一事经媒体报道,引来一阵唏嘘。学生诚信很多情况下受到学校、社会环境的影响,建立诚信档案可能形同虚设,因为学生都是被迫执行很多事情。实际生活学习中,学生本身没有太多决策权。
【1】诚信档案建立的意义
诚信是个人的素质,也关乎整个社会的风气。教育部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档案,签订学生校园诚信承诺书,这无疑是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好举措。诚信档案涵盖学业诚信、学术诚信、经济诚信、就业诚信等内容,该档案可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的重要依据。
【2】教育部分层按步骤建立学生诚信档案
11月初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印发了《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该意见是教育部对北京、山东等18省市、14所直属高校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项调研。征集各地各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典型案例150多个,进行认真梳理、分析和总结。该文件要对学生的失信行为加大约束和惩戒力度。构建各学段有机衔接的信用约束机制,分层推进诚信档案建设。
【3】诚信建设要靠环境
学校是培养个人诚信意识的重要场所,相关文件在学校规章制度方面也作出了相应的要求:建立和规范学校礼仪制度,丰富升国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入队入学仪式等典礼的内涵,强化仪式庄严感和教育意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学校基层党团组织主题生活会、党团日、班会的重要内容。
除了对学校有要求,文件对在校教师也作出规定,把师德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融入教师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管理全过程。充分激发教师加强师德建设的自觉性,鼓励教师弘扬重内省、重慎独的优良传统,在细微处见师德,在日常中守师德,养成师德自律习惯,将师德规范积极主动融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实践中,提高师德践行能力。
意见以建立管用、实效的长效机制为目标,重点在“融入”上下功夫。综合运用课堂教学、实践养成、文化熏陶、制度保障、研究宣传等方式,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
【4】网友发表对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理解
教育部文件虽然出发点好,但网友认为几乎没有可操作性,或者难以执行得好。诚信记录最后无非纳入学校工作,但最终还是难以监管其记录工作。网友趣问:“请问学生按时还钱,在档案里面怎么记录?是不是不记录,直接忽略掉?”这一疑问也反映一个问题:多好多坏的事才要记录?这个程度的把握,可能还会导致一些金钱交易发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