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光新闻 » 热门话题 » 耳朵有多重要?钢琴与声乐学习中的两个误区

用户名:dgqjj
Email:webmaster@dgqjj.com
注册时间:2012/4/8
最后登录:2022/2/11

老油条
发贴数:2432
积分:7404
更新:2013/12/30

1 #
倒序看帖 dgqjj 发表于 2013年12月30日 1:27:28 周一 [只看该作者]

耳朵有多重要?钢琴与声乐学习中的两个误区

钢琴家教】在人的五官感应中,听觉应该属于最为抽象的一种神经条件反射行为。在古语中有“闻思修”三层学习阶段,其中将“闻”也放到首位。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听觉生活中,音乐作为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不断变化发展的。尽管有的作曲家,比如贝多芬在27岁起耳朵逐渐失聪也创作了大量经典的作品。但这也是在他健康时期,自由研习打下坚实基础的结果,更何况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天才。除了这些表层现象,耳朵传递的信息进入大脑,便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区别,也由此产生了人听觉的辨别能力、鉴赏能力以及不同程度的修养。

学音乐就是学耳朵,这句话曾被无数优秀大师及音乐教育工作者用以启示世人。也就是说,音乐中,人的听觉不仅仅是能听到声音,而更应该对声音有所要求,有所追求。有一双挑剔的耳朵,对于音乐学习者而言的重要性可想而知,这对其音乐价值观、学习及演绎方向起到一扇门的作用。这是一扇什么门?就是你以什么样的听觉审美角度来看待你所听到的内容,这扇门如果找错,那后续的弯路将无比的痛苦,不仅要改变观念,还要纠正之前误解带来的身体机能的运用习惯,无论声乐还是器乐,人的肌肉运动习惯又往往是极难纠正的,机能一旦形成,就已经失去了第一神经反应的优势,而靠后知后觉慢慢调整则需要大量的时间及精力。当然,并不是后知后觉不好,有很多优秀的艺术家也都是从弯路中一步一步走出来,只是在人有限的生存时间内,错过的时间无法挽回,但所幸的是终于学得明白,以不至于将错就错。

举例误区一

钢琴练习中,由于教学法传播速度缓慢,在克莱门第时代的古钢琴演奏教学法一直还在影响现今教学。由于古钢琴与现代钢琴构造大大的不同,之前克列门第以及车尔尼等等这些优秀的音乐教育家所用的钢琴演奏模式也早随着现代钢琴制造业的发展而随之改变了。三百年前在古钢琴中仅依靠高抬手指的训练方法,沿用到现代钢琴中可以说是一件祸事。为什么呢?每个人都试过,高抬手指造成的肢体紧张很明显,而这样下键敲击出来的声音则是”咣咣当当“的噪音。这当然与我国国民的审美也有一定的关系,追求大、热闹、响亮的效果是对古典音乐美感的一种极大误解。现代钢琴相比古钢琴音域宽广、声音泛音长,音质敦厚,可以模仿很多乐器以及歌唱美声的声音,比如贝多芬的钢琴作品几乎都是管弦乐思维的,肖邦的钢琴作品有包含众多的仿美声效果。所以,学习钢琴从最初开始就要以这些美感的声音为出发点,去配合一些可行且共用的手指技巧。这样逐渐养成对声音的追求、以及过程中对风格、时期把握的合理性。

误区二

美声训练相比钢琴训练要幸运的多,自美声时代以来,歌唱家们的乐器就只有自己的身体。Bel canto的释义为”美好的歌唱“,仅凭字面就能看出来美声唱法的真谛。美好的声音是一个前提,但为什么在我国美声唱法一直不被大众所接收呢?除了作品语言有距离之外,则是歌者歌唱观念的问题。首要问题,你的声音美不美?一个人的音色是先天无法改变的,但美好歌唱的声音则是可以依靠技术训练而获取的。声音的柔和、连贯是作品情绪的一个载体,而纵观各大专业院校的琴房中,大多声乐研习者都在”嚎叫“、”悲惨“的训练,看谁嗓门大、看谁声音高,管他作品袅袅,一个个拼了,谁音量大谁是英雄,谁声音高就是好汉。你想想,老百姓遇到这种声音躲都来不及,不是说你牛叫就是说你狼嚎,更别说用这种方式唱作品了,谁能接受这种声音唱出来的作品?威尔第、贝里尼这些作曲家真冤啊,不是歌剧或艺术歌曲离大众太远,而是这些错误观念的歌者毁了这些作曲前辈们的三观啊。美声之所以美,和气息是分不开的,而气息通不通畅则是一个门槛,好听的美声带出来的气团就像慢慢散发的花香,没有暴力,即便是暴怒情绪的作品也是表现在语气中,而不是声音中,这种声音芳香四座且远致百里。而大嗓门的好汉们声音出来都是刺耳、尖叫、吵闹的噪音,如果不改变自己听觉的审美观念,恐谈不上艺术寿命,机能耗尽也就终止歌唱生涯了。
【把本页分享给好友】
SIGNATURE

尊重别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版权所有 
东莞家教网www.dgqjj.com
程序执行时间: 32 毫秒
粤ICP备11015263号  email:helpers#139.com